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图1、图2所示为20世纪60、70年代的两幅宣传画。这反映出当时我国(     

A.国家医疗资源分配渠道多元化B.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受到重视
C.农民卫生防疫观念亟待加强D.传统中医药事业重新焕发生机
2024-05-03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2 . 1951年3月8日在全国26个城市同时举行的“国营电影厂出品新片展览月”展映了《新儿女英雄传》、《白毛女》、《翠岗红旗》、《上饶集中营》、《民主青年进行曲》、《团结起来到明天》、《陕北牧歌》、《辽远的乡村》等20部故事片和《中国人民大团结》等6部新闻纪录片。这(     
A.深受对外关系政策的影响B.体现社会主义新时代风貌
C.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D.得益于双百方针的贯彻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60年代,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进行工业建设。1954年,全国人大提出包括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在内的“四个现代化”的目标。60年代中期又提出分“两步走”的战略构想,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摘编自王娟《脉络·蕴涵·意义:大历史观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二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建设“中国式的现代化”和“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心在“中国式”,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对中国式现代化强大的道路自信,意味着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不是西方国家现代化模式的追随者,而是已经实现了超越,成为并列式的存在。

——摘编自郭玉坤《守正与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之路》

(1)根据材料一与材料二,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2024·广东梅州·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是1953年中国高等学校招考专业分类情况,这说明当时中国高等教育(     

A.满足人民精神文化诉求B.适应国家经济发展需要
C.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D.彰显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2024-02-22更新 | 194次组卷 | 8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3-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辽宁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表为1952~2002年部分年份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各类学校专任教师和在校学生人数的变化情况(单位:万人)。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这一时期我国(     
年份高等学校中等学校小学
专任教师在校学生专任教师在校学生专任教师在校学生
19520.060.451.0220.94467.31
19650.623.055.3095.411124.44
19791.686.2034.78628.3961.251685.50
19922.7114.1742.53627.9983.391913.65
20024.2256.7060.141093.2289.681813.33
①政府始终重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②民族政策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进步
③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   ④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取得了一定成效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
2024-01-22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1952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国高等学校一九五二年暑期招收新生的规定》,明确规定自该年度起,除个别学校经教育部批准外,全国高等学校一律参加全国统一招生考试,采取统一领导与分省、市、自治区办理相结合的招生办法。自此,“高考时代”开始。1952年高考统招(     
A.适应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需要B.属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下的产物
C.彰显了国家对教育发展的宏观调控D.是对苏联教育发展经验有益借鉴
7 . 下图所示为1960年1月在中国出现的宣传画,画面中左侧的工人举着大学课本,右侧的大学生拿着锤子,两个群体互相学习。该宣传画体现出当时中国教育(     
A.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
C.呈现急躁冒进倾向D.落实了“科教兴国”战略
2023-03-25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联合体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广东某地村志记载:“从1952年下半年开始,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村内以片区开办识字扫盲班……结合农村各项工作,在扫盲班增加教育宣传内容,通过讲民间故事,收集传唱农村歌谣,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同时也提高了群众政治觉悟。”由此可知,扫盲运动(     
A.大幅提升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B.满足了工业化建设的人才需要
C.增强了群众对国家政权的认同D.有利于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成祖朱棣命翰林院学士胡广等人编写了官学教材《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并将三大全刊赐天下。自此,三大全成为全国各类各级学校的核心教材。《大明太宗孝文皇帝实录》卷一五八记载:“(此举)使天下之人,获睹经书之全,探见圣贤之蕴……使家不异政,国不异俗。”

——摘编自刘爱华《明清时期学校教材研究》

材料二   18775月,传教士在上海成立“学校教科书委员会”,旨在为教会学校及洋务学堂编译用于课堂教学的文本资源。由此,正式诞生了中国近代编译出版教科书的专门组织,“教科书之名自是始于我国矣。”到1890年,据统计,学校教科书委员会共出版、审定书籍图表98189册。其中,供给学校教学采用的教科书有数学类8种,科学类45种,历史类4种,地理类9种,道学类(包括哲学和宗教)19种,读本类1种,其他12种。

——摘编自吴洪成《西方传教士与近代中国早期学校教科书》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使用的中小学教科书主要汲取了苏联经验、延安经验和民国经验。195012月,我国组建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从全国调入一批高水平人才编写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科书,开始实行中小学教科书国家统编制(又称“国定制”),即“一纲一本”教科书政策。199610月,根据需要,国家教委颁布了新的《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工作章程》,对“教材审定制”作出了详细安排及规定。

——摘编自卢德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教科书政策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政府编写官方教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近代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编译教科书的活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小学教科书编写的特点。
2023-03-0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湖南衡阳·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956年,教育部确定外语教学中俄语与英语的比例是1:1,随后又规定俄语占1/3,2/3为英语和其他语言。1964年颁布的《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纠正了外语教育语种严重偏向的问题,指出要注重各外语语种的比例,确立英语为第一外语。这一变化出现的背景是(     
A.中美关系的改善B.冷战对峙的缓和
C.中苏关系的恶化D.教育体制的完善
2023-01-12更新 | 95次组卷 | 5卷引用:黄金卷06-【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高考历史模拟卷(辽宁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