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图1、图2所反映的共同目的是
A.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掀起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D.促进社会主义教育发展和提高民众素质
2 . 中国大科学体制是在共和国前30年中形成的,在大科学体制中,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科研、生产、使用相结合,统筹规划,提高了科技投资的综合效益。下列选项中对“中国大科学体制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①大科学体制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②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推动大科学体制形成
③体现了前30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
④原子弹、氢弹的研制伴随着大科学体制的形成
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④
2020-06-30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0届高三6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3 .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话应的意识形态B.确定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2019-01-30更新 | 4653次组卷 | 63卷引用: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新课标Ⅱ卷)
4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以下教育思想或措施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
①有教无类
②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③“三个面向”思想 
④发展希望工程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
2018-09-07更新 | 234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6届浙江富阳第二中学高三上期第二次质检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时期出台的科技、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其先后顺序是
①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②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④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③④②
6 . 口号不仅是浓缩的历史,还是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引导人们行为取向的有效鼓动方式之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按提出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造反有理                                        ②发展是硬道理
③向科学进军                                     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A.①②③④B.④①③②C.③④①②D.①④③②
2017-11-12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瑞安中学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7 . 20世纪50年代,我国调整高等院校:“人文学科受到了抑制,许多所工科学院创办起来,而综合性大学则被削减……1960年,中国的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这一史实说明
A.“双百”方针得到顺利实施
B.国家工业化建设急需专业人才
C.高等教育深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
D.“三个面向”和“科教兴国”战略得到贯彻
8 . 重学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受教育的相对公平公正是人类的不懈追求。新中国《共同纲领》中的教育方针继承和发展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是
A.新中国的教育是“民族的”
B.新中国的教育是“大众的”
C.新中国的教育是“科学的”
D.新中国的教育是“全面的”
2016-12-12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浙江严州中学高三下期仿真测试02文综历史试卷
9 . 1960年中科院召开学部大会,选出学部委员35人,既有周培源、苏步青这样的著名科学家,也有天津人民公社姜德玉、湖北工业劳模马学礼这样的工农大众。大会共宣布学部论文和报告69项,其中劳动模范有13项。这一现象(       
A.反映了新中国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
B.体现了“科技为广大群众所共有”的观念
C.表明了工农大众科学素养的普遍提高
D.证明了工农大众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
10 . 据统计,我国的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学生从40年代后期占在校学生总数的20%上升到1952年的35%,到1953年主修工程、科学、医药及农业的学生达到学生总数的63%。这些变化表明,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
A.初步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B.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办学
C.贯彻了“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2016-12-12更新 | 10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浙江温州市高三第三次适应测试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