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防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的人们在文明创建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格,是激励一个民族奋发图强、振兴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构成同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建国后,从“大庆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到“特区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反映了我国
A.工业化建设成就B.“双百”方针的执行情况
C.改革开放的实践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成就
2019-12-01更新 | 830次组卷 | 24卷引用:黑龙江省饶河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升空。此卫星被命名为
A.“东方红一号”
B.“神舟”
C.“嫦娥”
D.“银河”
2019-11-13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3 . 针对1963年美、苏、英三国签订禁核条约,1964年中国核试验成功后,亚非国家和英、法的舆论普遍认为,联合国没有中国参加、禁核的努力没有中国的合作不可能起作用。据此可知,中国核试验的成功有助于
A.中国在联合国发挥重要作用
B.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地位
C.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D.实现两大阵营间的力量均势
4 . 就中国首次核试验的成功,有的国家欢欣鼓舞,“中国的核爆炸提高了亚洲国家的威信”。这说明该成就的取得
A.使中国有了称霸亚洲的实力
B.增强了亚洲民族国家的志气
C.解除了亚洲所遭受的核威胁
D.是亚洲各国多方努力的结果
5 . 20世纪60年代初期,党和政府既考虑到国家安全的需要,又着眼于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历史决策。这一“历史决策”的重大成就是
A.第一颗原子弹的试爆成功
B.“载人航天”获得重大成果
C.科教兴国战略的正式实施
D.“南优2号”选育取得成功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统治者为科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和社会条件,比如在关系民生的医学、农学等方面,兴办各类学校或者以各种宣传来普及相关知识。但同时,又在天文历法等方面,一直实行严厉的垄断措施,以杜绝平民与上天交通的权力。这样,人们对于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无法解释的问题,就没有足够的动力深入论证,反而要为之披上一层神秘的外衣。不仅在唐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努力与统治思想相吻合、相适应,从而使科学技术成为统治阶级恭顺的婢女,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发展的步伐。

——据王颜《唐代科技与世界文明》

材料二   1953年,以毛泽东为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即提出技术革命思想,主张将先进技术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并推广到国防建设中,以达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巩固人民政权的双重目的。他们重视工农业领域的生产技术变革,也强调理论科学研究,同时反对用行政力量强制干预学派争论,保证科学技术按照自身的规律去发展。1956年,《1956年至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制定,在计算机、自动化、无线电和核技术等领域提出57项重大课题和六大紧急措施。同时在企业和农村,群众性的科学实验和技术革新活动广泛开展。

——据刘则渊《论毛泽东的科学技术政策思想》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代的科技政策并简析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与唐代相比,新中国科技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2019-02-22更新 | 129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汤原县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建国初期我国重点发展“两弹一星”。1986年我国批准了“863”计划,高技术研究的重点集中在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等方面。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建国初期我国出于国防安全的需要重点发展军事技术
B.“863”计划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有关
C.二者的发展对我们来说都具有重要的经济、军事意义
D.科技重点的变化说明建国初期我国科技政策的失误
8 .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升空,此卫星是
A.东方一号
B.东方红一号
C.神舟一号
D.神舟五号
9 . 2008年2月17日,在2007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晚会上,主持人这样宣布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一位获奖科学家的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这位人物是
A.钱学森B.袁隆平C.李四光D.华罗庚
2016-12-12更新 | 8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学年黑龙江省庆安县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