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时局动荡、百业凋敝时,过剩的劳动力回流到农村和农业部门,加剧小农家庭人口资源紧张关系的同时减轻了城市商品经济吸纳就业的压力。待外部制度调整到位、百业待兴之时,小农家庭过剩劳动力再次流出,但是,这一调整过程并不总是能够顺利完成。不利气候因素长期大面积影响农业生产,或者王权未能及时控制吏治腐败、官僚豪强兼并土地辶势,或者遭遇外部侵略之时,这些外部非经济因素往往交织在起共同作用,导致小农家庭不堪重负土崩瓦解,最终引起农民起义和王朝更替。

——摘编自温铁军《理解中国的小农》

材料二 16-18世纪中国的农业又有了新的跃进。明清两代的农业著作大为增多,体现了农业的新发展。粮食作物的种植是农业的中心,16世纪引进的玉米和甘薯后来推广到全国,增加了全国粮食的总产量。除了粮食外的经济作物种植也有所发展,如桑、棉、简麻等。无论是农民还是地主,他们新的选择完全是从营利出发的,地主将一部分土地用于粮食以外的其他农产品生产。一部分农户开始了新的选择,放弃了作为主业的粮食生产,专门从事其他类型的农业,成为蚕农、棉农、茶户、果农等。

——摘编自薛国中《16至18世纪的中国农业革命》

材料三 下图是中国粮食亩产量走势图。

——摘编自李进霞《近代中国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小农家庭在调整社会资源方面的功能,并说明“这一调整过程并不总是能够顺利完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16-18世纪中国农业“新的跃进”的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我国古代、近代、现代粮食生产的变化趋势,并分析1978年后粮食生产变化的原因。
2019-08-1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齐齐哈尔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1982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我国农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这些形式不同的责任制“不要变动”的原因是
A.引导农民走上了互助合作的道路
B.改变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实现了农业生产经营权高度集中
D.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019-08-09更新 | 142次组卷 | 23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对联,是一面折射生活的多棱镜,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对联按反映史实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感谢毛主席”
②“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③“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④“大锅饭年年亏款,承包后岁岁余钱”
A.③①④②
B.①③②④
C.④③①②
D.①②③④
4 .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这是党在农业问题上的一个重要决策。从1949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总趋势是
A.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社→土地包给个人自负盈亏
D.互助组→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生产→人民公社化
5 . 英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教授在解释中国市场化过程时,认为中国的市场化变革是由体制外的边缘革命推动的,如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家农户一致同意分田单干,乡镇企业引进了农村的工业化,个体户打开了城市私营经济之门等。作者意在说明
A.边缘力量在政治变革中的强势地位
B.政府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处于被动地位
C.民间力量推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D.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019-07-23更新 | 620次组卷 | 23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国家通过农业税(后改所得税)义务交售、实物支付等方式,拿走了集体农庄很大一部分产品。这种方式实际上带有近乎无偿占有或半无偿占有的性质……使庄员很大程度上失掉了对自己生产成果的物质兴趣。

——包雅玮《评析我国高级社与前苏联集体农庄之差异》

材料二   1984年邓小平考察江苏,当地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使他受到鼓舞,从中看到了乡村振兴与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希望。他在会见外宾时曾说:"农村改革见效鼓舞了我们,说明我们的路子走对了。"

——据萧冬连《从计划到市场:突破如何成为可能》等


(1)据材料一指出苏联农业政策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和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在农业建设中应吸取哪些经验。
7 .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时间1953~1958~1963~1966~1971~1976~1981~
1957年1962年1965年1970年1975年1980年1985年
年均增长率4.5%4.3%11.1%3.9%4.0%5.1%8.1%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年1956年
公有经济国营经济19.1%32.2%
合作社经济1.5%53.4%
公私合营经济0.7%7.3%
私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
个体经济71.8%7.1%

材料三   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
年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年77.6%22.4%
1997年25.5%39.1%17.9%18.5%


(1)根据材料一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及主要原因。
(2)分析材料二,指出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意义。
(3)材料三中的“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应该是什么类型工业?与1978年相比,1997年的经济成分有何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8 . “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1981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实行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9 . 1978年以后,中国开始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③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④改变了农村土地的所有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19-07-11更新 | 711次组卷 | 26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指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