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2 道试题
1 . 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2021-04-20更新 | 276次组卷 | 58卷引用:黑龙江省青冈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民谣:“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着灯”。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经营和分配方式变化B.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C.农村生产工具的改变D.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旧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解放后,投机资本疯狂操纵黄金、银元,在私营百货公司的带动下,几乎所有私营商店的产品都以银元标价。同时投机资本势力还掀起一股物价飞涨的浪潮,天津、上海带头,华中、西北跟进,波及全国,经济形势十分严峻。

——据程中原、夏杏珍《党史国史上的要人大事》

材料二   下表为《中国青年报》“建国60周年特别报道”中《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时期主题词
“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赶超英国
“二五”(1958-1962)大跃进、大倒退
“六五”(1981-1985)走向改革开放
“八五”(1991-1995)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九五”(1996-2000)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十五”(2001-2005)指令性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新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期间新中国进行经济建设采取的重大举措。“六五”计划期间,我们是怎样“走向”改革开放的?
4 . 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的18户农民秘密搞起了包干到户。他们的做法揭开了
A.农业集体化序幕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序幕
C.对外开放序幕D.社会主义工业化序幕
5 . 农业机械需求量是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指标。下图为1981—1986年,中国部分农业机械需求量的变化趋势。图表反映了1981—1986年中国部分农业机械俅有量变化示意图
A.市场经济发挥调节作用B.优先发展重工业成敁巨大
C.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变革D.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活力
2021-01-21更新 | 257次组卷 | 2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20世纪80年代,在山西太原的一些农村牲口的价格猛涨,“原来一匹大牲口不过一千元,小毛驴只卖三四百元,后来大牲口涨价到一千五百元,小毛驴更时兴,涨到了八百元以上。”这主要是因为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持续推进
C.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D.对外开放不断深入的结果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新中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根据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国家规定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中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并以此为中心,进行财政、信贷、市场三大平衡和安排人民生活。在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的努力下,“一五”计划顺利实施,到1957年年底,“一五”计划的主要指标大都大幅度地超额完成。

——摘编自朱君奇《从计划经济的“兴、变、衰”看中国经济体制变迁》

材料二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始于农村,改革的起点是从否定“一大二公”的公社体制开始,把低效率的集体公有、统一经营、统一生产、统购、统销体制,改革为以家庭为市场经营主体,实行“上交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体制。据统计(以不变价格计算),1978~1984年农业总产出增长率和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2.12%和7.15%,是历史上农业增长最快的时期。从1983年到1988年的五年间,乡镇企业总产值由1016亿元增长到6495亿元,年平均递增44.9%。

——摘编自陈宗胜等《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三十年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制定“一五”计划的背景,并指出新中国“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78~1988年中国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的意义,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发生于列强大肆入侵中国的艰难时代,清王朝处于最为没落的时候,孙中山带领全国的爱国青年掀起了这场革命。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由传统的封建帝制转换为较为先进的资产阶级专政。虽然这次革命没有成功,但它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

——摘编自《浅析辛亥革命》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期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即将诞生。更重要的是这一胜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也是中国人民的胜利。

——摘编自《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材料三 这场新的革命,是在过去革命取得成功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下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的。它不是要改变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也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摘编自《改革开放40年辉煌成就与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简析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的革命”在经济体制方面实现的根本性变革。
9 . 1978年,安徽省发生大旱,省政府鼓励农民生产自救。在这种政策推动下,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秘密协议,把生产队土地分到户,包干经营。一年后,这里的粮食获得空前大丰收。这一事例表明
A.农业发展带动了经济体制改革B.政策调整消除了凤阳县灾情
C.生产关系变革调动了农民积极性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推行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在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二   19581028日,山东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材料三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材料四   1987年粮食产量达到4亿吨,比1978年增加了32%;棉花产量达到419万吨,比1978年增加了93.3%;农业总产量达到4676亿元,比1978年增加了近三倍。 


(1)材料一中的唱词反映了怎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情况下,历代封建王朝基本上实行什么样的农业政策?明清时期这种政策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不利的影响?  
(2)材料二中农民向往的“新乐园”在当时指什么?“新乐园”的幸福生活在当时为什么不能长久?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在农村实行什么政策?依据材料三、四回答该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