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田租实行“三十税一”,即其土地收益的三十分之一缴纳谷物。此外,还向农民以货币形式在收口贼、算赋等人头税。曾统时期实行租调刻,规定“其故田祖亩四升(谷物)”户调“户出编二区,绵二斤而己,……无令强民有所隐藏,而弱民兼赋也”。在实际操作中,户调按户评定家资,依据家资多拿分成九等进行征枚。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为了解决纠历年来征粮中“上层轻下层重”及不劳而获与勤劳所得同样负担的现象。l944年,陕廿宁边区政府在延安、赤水、请边三县试行农业统一累进税。它规定以农业收益与土地财产为农业统一累进税的税本。同时,分别依据各地区不同的经济情况及人民生活水平,规定不同的起征点与起征率。在登记土地中,庆阳县解决了250件土地纠纷,请边县一个区两个乡解决了116件纠纷,是安县在这次登记中,地权得到了整理与确定。对农副业,凡属政府奖励发展的,如纺织、运盐收入等,一律免征。

——摘编自陈锋《中国财政经济史论稿》

材料三   


2003年,全国全面推开了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2004年,中央决定农业税税率总体降低1个百分点。2005年,中央决定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行免征农业税试点。2006年1月1日起全面取消农业税。

——据《中国统计年鉴》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与曹魏时期农业税的异同,并说明曹魏时期农业税变化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陕甘宁边区农业统一累进税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取消农业税的背景。
2 .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农村出现一批从事“雇工、长途贩运、个人购置农机和农副产品加工机具、私人开办工商业、外出打工”等以赚钱为目的的个体、私营经济主体。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A.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重大变化B.农村完成了经济结构的调整
C.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D.农业走向集约化生产的道路
3 . 1983年1月,中共中央发布文件指出,“这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的新发展”。在此,中共中央
A.剖析了人民公社废除的背景
B.阐明了乡镇企业开创的意义
C.认可了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
D.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19-04-16更新 | 190次组卷 | 3卷引用:【校级联考】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9届高三阶段性测试(五)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小说《平凡的世界》出版于1986年。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小说的第二部梗概如下:

孙少安作为家庭的长子,过早的承担世事,使得他难以走出土地和家族的束缚,变成了农村变革的先觉者。1979年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百废待兴又矛盾重重,村支书田福堂连夜召开支部会抵制责任制,孙少安却领导生产队率先实行,接着也就在全村推广了责任制。头脑灵活的孙少安又进城拉砖,用赚的钱建窑烧砖(大部分为贷款),成了公社的“冒尖户”。可以说,孙少安是立足于乡土矢志改变命运的奋斗者,自强不息,依靠自己的顽强毅力与命运抗争,追求自我的道德完善。

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以下属于这一规定出台背景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
C.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已普遍实行
D.经济体制改革全面从农村转向城市
2019-01-30更新 | 1751次组卷 | 42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锐减,内部也产生了一些悲观的情绪和错误的思想。一些同志受苏联模式的影响,坚持“城市中心论”的主张。所建立的广大根据地经济、生活条件都极其恶劣,又先后遭受了三月失败和八月失败,红色政权岌岌可危。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中国是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农民人口占了当时人口的90%,农民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摘编自刘孝连《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与红色政权建设》

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安徽、四川等地的农民自发地进行联产承包,触及了“禁区”,引起“两个凡是”派的激烈反对。邓小平坚定而明确地指出:“只要能提高产量,包产到户就是正确的,”“致富不是罪过。在邓小平的大力支持下,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上地经营方式在全国迅速推广开来。对农民创造的乡镇企业,他称之为“伟大的创造”,认为乡镇企业的发展也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

——摘编自刘剑华《邓小平理论与农村改革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新学知识,说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产生的意义。
2018-12-14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河南省新乡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1981年3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通知中指出;“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农业发展方针。此政策出台的背景是我国
A.粮食产量有了较大幅度增长
B.粮食供应短缺问题依然严重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市场决定粮食价格机制形成
8 . 下表是某一时期我国部分报刊杂志发表的文章。对时间及背景分析正确的是
报刊文章
《农村工作通讯》《分田单干必须纠正》
《湖南日报》《包产到户是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新动向》
《湖北日报》《紧紧扎起社会主义篱笆,绝不让安徽资本主义毒液蔓延》
《大众日报》《不容开历史倒车》

A.一五计划期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阻力
B.20世纪60年代初期,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C.文革时期,“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
D.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困难中前行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6年不同经营面积的农户纯收入数据表(以四地177家农户为调查数据来源)

经营面积户均纯收入/元亩均纯收入/元每劳动单位纯收入/元
5亩未满122.65930.91250.051
510174.24323.55166.691
1015251.57321.06577.407
1520372.93422.26987.680
2025397.19317.596103.880
2530563.78021.240129.562
3035535.23516.264125.446
3540517.68013.91697.089
40亩以上736.17513.007120.290

材料二   1978年以后,中国逐渐形成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土地制度,农户的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当时,大、中、小型机械已经进入农户家,农户主要经营第一产业,第二、第三产业也开始进入农户的经营领域。从1979年以后,中国的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农村人均占有土地状况大大改善;农户拥有先进机械的比例大大提高,传统生产工具占比不断降低。2009年至今,家庭经营性收入异军突起,进城务工收入有所减少,农户生产或经营方式都高度市场化。——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余勇亮《农户经营方式转型研究三大历史时点的比较与不同区域的实证分析》


(1)根据材料一信息,概括1936年农户经营面积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农户采用的主要耕作模式。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8年后中国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字中的乡村建设

材料一

时间数据
1949年至1952国家用于农村建设的经费占农业税的比重从37.7%上升至约70%。农业生产总值增长了53.4%,年均增速约15.4%。
19529全国除西藏和台湾外,共建乡(行政村)284026个。
1953年初清匪反霸斗争基本完成,共歼灭匪特武装人员240余万人。
1953年春全国完成了土地改革,3亿多农民无偿获得了7亿亩的土地和其他生活资料,农民还分得了耕畜297万头,农具3954万件,房屋3807万间,粮食5.25亿公斤。

材料二   1979年,广西宜州宜山县三岔公社合寨大队果作屯的农民将田地承包到户。翌年1月,果作屯农户每户派出1位代表,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了“村民委员会”,并制定了“村规民约”。1983年,中央指导人民公社体制改革沿“实行政社分设”的方向推进。到1985年春,全国5.6万个人民公社改建为9.2万多个乡(镇)人民政府,取消了原有生产大队和生产小队,建立了82万多个村民委员会。1978年到1994年我国乡镇企业迅速崛起、发展。到1998年,乡镇企业发展到2004万个,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带动小城镇迅速崛起,促进了我国乡村城市化进程。

——摘编自王景新《中国共产党百年乡村建设的历史脉络和阶段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国初期我国大力加强乡村建设的原因,并概括其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建设的“新”举措,并分析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