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 道试题
1 . 1978年秋天,小岗村将生产队的田地分给各家各户,实行包产到户.成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排头兵。2006年1月25日,一些村干部召开村民大会,宣布要将土地合并.集中办农场、搞养殖和旅游开发等。两次土地政策的调整表明
A.分田到户不利于农业发展B.土地合并违背了国家政策
C.农村经济体制要适时调整D.土地所有制性质发生变化
2 . 1979~1984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生产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其主要原因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2020-03-11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2011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历史试题
3 . 养猪与民生问题密切相关。建国以来,我国养猪政策屡有调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某地宣传壁画


材料二   1960年北京市民每月每人供应猪肉2两,为缓解这种情况,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出“白地霉”,将其置于淘米水中进行繁殖,厨师加上淀粉、藕粉和色素着色,做出红白相间、红烧肉状的“人造肉”。……之后,政府发布《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指出养猪应该两条腿走路,公养和私养并举,公养猪应该以小队和食堂为主,社员户养猪也应该鼓励。

材料三   中国养猪业的快速发展是在1978年后,农业粮食产量逐年大增,特别是1985年取消全国生猪派购,开放经营之后,大大调动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全国养猪数量快速增加。至1992年,全国猪肉产量达2600万吨以上,人均猪肉占有量达22.5kg左右。大、中城市取消了“凭票吃肉”,进入“敞开吃肉”的时代。

——《中国养猪业百年来的成就与变革》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社”指什么?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肥猪”壁画所反映的经济政策,并做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为了解决猪肉供应紧张问题,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78年后中国人能“敞开吃肉”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猪肉供应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 . 有人把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三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以上三个步骤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减租减息、土地革命、人民公社化运动
B.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土地革命、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村土地流转
D.土地革命、土地改革、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2020-01-20更新 | 617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下图反映了安徽凤阳县粮食产量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完善了对外开放战略B.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19-12-24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三)历史试题(必修)
6 . 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哪些省份开始的,具体措施是什么?有何意义?
2019-12-2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复习历史试题
7 . 如果以时间为序,将政治因素(政策)作为外力、经济因素作为内力,在两者合力的作用下,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所表现出来的变革或变迁的轨迹如图。据此判断,1980年四川省广汉县向阳公社在全国率先取消人民公社位于图中哪一段

注:O点开始的对角线为假设的农村发展正态趋势(如线段OA为1950—1957年的农村经济发展态势);各点到O线的垂直距离表示偏离正态的程度。
A.AB段B.BC段C.CD段D.DE段
2019-12-10更新 | 393次组卷 | 10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下列对联,反映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历史现象的是
A.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B.深翻土地亩产万斤粮,土法上马日产千吨钢
C.新长征起步春光明媚,现代化开端金鼓欢腾D.港澳回归扬眉吐气,申奥成功万众欢呼
2019-11-2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新疆班)
18-19高一下·江苏南通·期末
9 . 下表反映了1966~1976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村民的生活状况。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小岗村村民
1966~1976年小岗村村民生活状况
好年景差年景附注:
全村有20户人家,常年外
出讨饭的有19户。
人均口粮9两/天2.8两/天
人均收入0.11元/天0.04元/天

A.加入了合作社B.加入人民公社C.改革经营方式D.进行土地改革
2019-11-0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历史试题(必修)
10 . 斯科特《弱者的武器》:“农民的革命行为对于社会进步而言往往没有多大成效。相反,农民反抗的日常形式——即弱势群体的日常武器:偷懒、装糊涂、开小差、假装顺从、偷盗、装傻卖呆、诽谤等等,反而是最有意义和最有成效的。”下列应对这种“反抗”形式的最有效政策是
A.苏联的余粮收集制
B.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C.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