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 道试题
1 . 我国户均土地规模从1986年9.2亩下降为1997年的7.65亩。随着农村人口的日益增长,人均土地面积和最初15年的承包权限的政策使农民不可能把太大的经营成本投入到土地中,所以我国绝大多数农户生产力还是低级的人畜力的水平。这一现象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实际上是小农经济的回归
B.已经不适应农村地多人少的现实
C.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D.不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2 . 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
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C.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D.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2016-12-12更新 | 1322次组卷 | 45卷引用:2012届江苏省苏北四市(徐、连、淮、宿)高三元月调研测试历史试卷
3 . 下图是我国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庆典的场景。下列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证券业和股份制经济占统治地位
B.标志着改革开放向更纵深推进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D.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2016-12-12更新 | 4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江苏省无锡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4 . 1979年春,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出席中央工作会议,他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意见:“现在中央的权力过于集中,地方上感到事情很难办。……我请求中央允许在毗邻港澳边界的深圳、珠海与重要的侨乡汕头市各划出一块地方,搞贸易合作区。”这个建议的背景(     
A.农村经济改革刚刚拉开序幕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启动
C.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D.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由市场经济如同没有笼头的野马一样狂奔,灾难出现了。……在20世纪30年代,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在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24.95万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400多万……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实际使用外资额累计近10000亿美元。

——摘自胡锦涛《30年来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演讲稿


材料四 在不同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

——《大国崛起》解说词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他”是指谁?他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是什么?与以往的经济模式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
(3)材料三中中国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在于改革开放。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端是什么?它首先从农村开始,主要采用什么形式?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4)上述材料体现的两种不同的现代化模式,有不少共性。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它们的相同之处。
2016-12-07更新 | 7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2011学年江苏省盱眙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6 . 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左”的错误。其中,“左”的错误的表现不包括(   
A.“大跃进”运动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 . 邓小平说:“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现在占整个经济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同时,发展一点个体经济,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欢迎中外合资合作,甚至欢迎外国独资到中国办厂,这些都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这一讲话
A.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指导思想B.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
C.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D.是为九十年代初的改革开放扫除阻力
8 . 1979年9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把《草案》中的“不许包产到户,不许分田单干”,改为“不许分田单干。除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外,也不要包产到户”。材料表明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符合国情B.经济体制改革在争议中探索
C.包产到户不被民众认可D.改革开放政策出现反复
9 . 1949年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演变经历了“鼓励发展—二根本改造——有益补充——共同发展”的曲折过程,其中“有益补充”地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
C.计划经济退出中国舞台D.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