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19-20高三上·浙江·阶段练习
1 .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阐述合作社内容时认为,只有在集体利益中充分保障和体现农民的个人利益才能调动起农民加入的积极性,才能实现民主监督和管理,才会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下列选项中体现我党对这一思想重大发展的举措是
A.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B.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19-10-1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东方】浙江省十校联盟2019年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材料一: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7月23日)

材料二: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的出现与哪两次运动有关?这两次运动导致的后果如何?
(2)材料二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3)材料二中的“包产到户”政策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什么制度?它的实质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3 . 春联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民间文化形式,用以抒发人们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望。1979年安徽某公社社员写道“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断。”横批:“已经过去”。这副对联说明了
A.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旧中国农民悲惨的生活状况已成过去
C.农村改革的春风给农民带来了新希望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正在奔向“小康”
4 . 邓小平说:“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下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四川省广汉县某公社率先“改社建乡、政社分开”
②中共中央肯定“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
③安徽凤阳小岗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
④人民公社体制在全国逐步废除
A.③④②①
B.③①④②
C.③①②④
D.③②④①
5 . 英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教授在解释中国市场化过程时,认为中国的市场化变革是由体制外的边缘革命推动的,如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家农户一致同意分田单干,乡镇企业引进了农村的工业化,个体户打开了城市私营经济之门等。作者意在说明
A.边缘力量在政治变革中的强势地位
B.政府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处于被动地位
C.民间力量推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D.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019-07-23更新 | 620次组卷 | 23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台州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练历史试题
6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村的生产力发展。这种制度
A.克服了农村经济分配的平均主义
B.成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唯一形式
C.实现了农村所有土地全面私有化
D.取代了人民公社的政权组织形式
8 . 有学者认为,在一系列“边缘革命”的带动下,中国逐渐步入了现代市场经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真正的改革先锋不是国营企业,而是那些落后的、被边缘化的群体。在这些“边缘革命”中,意义最为重大的变革是在中国经济最为薄弱的环节农业中爆发。中国政府于1979年着手改善农业环境,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农业改革是自下而上展开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业改革过程中极其重要,从长远角度看,农民重新获得的经济自由对发展农村经济的意义要重大得多。

材料二   在推动中国市场转型的诸多“边缘革命”中,经济特区的开辟和发展,在推进中国向世界经济开放的过程中,起到了尤为关键的作用。经济特区被视为学习资本主义以实现社会主义先进性的实验室。在整个80年代,政府都因担忧经济特区会被资本主义蚕食而不安。选择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作为首批经济特区,实际上是个折中做法。拥有相同的地理优势的城市并不止这四个,但它们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过于重要,试验中的任何闪失都有可能会对社会主义经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经过30年的改革,中国的经济特区得到稳步成长,从中国经济的外围逐渐向核心渗透。

——摘编自【英】罗纳德·哈里·科斯、王宁著《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民重新获得“经济自由”的措施和“经济自由”的含义,并简析农业改革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选择首批四个经济特区的原因,并说明经济特区设置的作用。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
9 . 下图是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1987年出版)中对一些国家1980~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测。当时,他对中国经济发展状况预测的依据是

①文革后社会政治局面稳定
②出台重大经济决策活跃城乡
③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接轨世界
④突出科技教育兴国战略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 . 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A.土地的使用权B.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所用权D.土地的规模
2019-01-30更新 | 617次组卷 | 44卷引用:2013届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高三第三次段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