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文革”期间大寨民谣“大寨活,慢慢磨,干得快了费家伙。”80年代大寨民谣:“包干实在灵,人人有精神。病人起了床,懒人变勤谨。”民谣的变化反映的实质
A.生产关系调整解放了生产力B.土地所有制变化调动了人的积极性
C.农民对生产工具的严重依赖D.改革开放前后大寨卫生条件的变化
2021-02-1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17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自由贸易与经济体制变迁

材料一   中国近代的自由贸易思想反对为了争进出差之正负而重征进口税,……在批判了关税壁垒以后,矛头直指清政府阻挠国内工商业自由经营的政策。谭嗣同认为,“凡谓以商务、税务取人之国,皆西人旧学也”,反驳“以通商致贫”的观点。梁启超极力称颂司马迁的自由放任思想,指责清政府与民争利。严复用自由贸易理论反对洋务派顽固坚持官督商办,因为保护这类企业的政策阻滞了国内商业的发展。

——摘编自袁明照、郭丙合《论近代中国对外贸易思想》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前期自由贸易思想的特点,分析这种经济思想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材料二   1953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发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定》,加快农业生产合作社建设步伐。1958年,中共中央在北戴河举行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人民公社制度迅速在全国普遍推广。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乡村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0年邓小平在《关于农村政策问题》的讲话中公开肯定了小岗村“大包干”的做法,那种相对静态稳定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中国农村社会已悄然发生了变化。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对“新中国建立以来农村经济体制变迁”进行解读
2020-09-09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9月统测历史试题
3 .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C.改变了农村土地的所有权D.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 .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民经历了“分田单干”、“离乡不离土”、“离土又离乡”的重大变化。其中“离乡不离土”是指发展乡镇企业,其长远意义在于
A.帮助农民致富
B.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为实现工业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C.改变了农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传统农耕劳作模式
D.解决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问题
2020-07-18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普通高中校201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建国后我国农村政策归纳起来有三个步骤:给农民土地——给农民经营权——给农民补贴。这体现了我国党和政府农村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
①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作为调整农村政策的出发点
②改革和调整农村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③依据国家经济的发展逐步减轻农民的负担,增加农民的收入
④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以农业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020-05-03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2011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30年前:有女莫嫁向阳郎,吃的稀饭浪打浪,住的草房笆笆门,走的泥路弯又长。30年后:杨柳青青江水平,向阳花木早逢春,一朝做得此地客,潇潇洒洒不羡仙。这两句顺口溜是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乡”四川广汉市向阳镇改革开放30年的前后写照。产生这一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这描述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B.外资的引入
C.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D.国有企业的改革
7 . 目前,社会生活史日益成为历史研究的一种取向。一位学者对中国的一个村庄进行了长期的跟踪研究,为我们揭示了私人生活与社会变迁之间的深层联系。

材料一 下岬村家庭结构变迁示意图


材料二 上世纪60、70年代,下岬村人从集体公社分得生活必需品,人们很少买新衣服,消费被压缩到最低限度。80年代以来,下岬村在衣食住行方面出现了翻天覆地地变化。1983年至1990年,共建了102所新房,同时还扩建了121所房子,村民的“彩礼”也由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老“四大件”转变为电视机、录音机、洗衣机、摩托车等新“四大件”。

材料三 从下列两图可见,下岬村的居住格局也出现了变化:住宅空间日益私密,房间的称呼日趋现代,并且增添了新的设施。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下岬村的家庭结构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
(2)从材料二来看,下岬村人的生活水平经历了怎样的转变?简述造成这一转变的体制性原因及其过程。
(3)为什么农村的住宅格局与城市日益趋同?
2020-02-22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十一学校2010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公有私耕”的传统村社农民反而比具有一盘散沙特征的“小私有者”更难集体化,与斯大林的设想相反,传统村社的自治功能与“集体主义纽带恰恰成了农民拥有的组织资源,使其更能抵制来自外部的强制。从宰杀大半牲畜的消极抗拒,到出现70万农民卷入的“斯大林的农民战争”。

——摘编自卞悟《公社之谜——农村集体化再认识》

材料二 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长期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生产队,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就全国而论,在社会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商业和集体农业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是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

材料三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歌曲《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斯大林推行农业集体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做了怎样的调整? 这种调整有何作用?
(3)“春天”的内涵是什么? 材料中崛起的“座座城”指的是哪几个城市?(写全得分)面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的发展趋势,举两例我国采取过的应对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从经济政策的调整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任一点)
9 . 下列关于建国初期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是解决土地所有权的问题
B.都只是解决农民生产经营和分配自主权问题
C.前者解决生产经营方式问题,后者解决分配方式问题
D.前者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后者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自主权
10 . 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B.“ 大跃进” 运动的掀起
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
2019-01-30更新 | 2672次组卷 | 5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