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下表是中国农村家庭年平均收入(元)。
年份19781980198519902001
总收入152216.2547.39902366
纯收入133.6191.3397.6686.31856.7

农村家庭收入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C.国家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2021-12-14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博文国际学校2021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资料分析,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粮食与农业总产量平均年增长率为2.1%。发展中国家粮食与农业产量平均年增长率有所提高,由70年代的年均增长3%增加到3.3%。中国的增长率为4.4%。造成中国粮食增长率提高的原因有(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杂交水稻”技术的突破 
③“人民公社”体制的打破        ④农业机械化在全国的普及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 . 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2021-04-20更新 | 276次组卷 | 58卷引用:2012届无为县大江、开城中学高三联考历史试卷
4 . 与人民公社体制相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改变了土地所有权 ②转变了经营方式 ③调整了分配方式 ④取消了粮食税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3-11更新 | 19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阚疃金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联产责任制从承包到组向承包到户、最终到包干到户(“大包干”)演进,这奠定了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基本格局。农民概括“大包干”是:“交了国家的,留了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这种制度的实质是将农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与劳动成果的剩余直接挂钩,农民直接享有在必要扣除后全部的剩余索取权,所以农民说:“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大包干”以其独具的优越.性受到农民的特别拥护,终于成为家庭承包经营的主要形式。以“大包干”为主要形式的家庭承包经营,绝不是单纯经营管理方式的改变,而是中国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和激励机制的根本性变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过去几十年实施的计划经济发出的第一声炮响。

——摘编自张晓山《改革开放四十年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实施“大包十”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实施“大包干”的历史意义。
2020-12-14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2021届高三12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6 . 如图是反映我国当代农村生活的一幅漫画,农村的土地先由村里集中、统一规划后,对外进行招商引资,让农地入市,发展种、养、加工综合生产经营。下列相关历史表述正确的是
A.个体经营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B.土地流转有利于农业的集约化经营
C.提高土地公有化程度促进农业发展D.变革土地所有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7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中国疆域辽阔,村庄星罗棋布。全国的自然村落1990年是377.3万个,2010年减少到273万个,到2015年减少到264.5万个。近年大量村庄合并和新型社区的崛起,极大地改变了乡村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原来自然分散、熟人性的、以乡土生活为主的村落共同体,在快速消失,代之以更多集中化的陌生性的、以非农生活为主的新社区。这意味着整个农村社会发展已处于非常重要的转型阶段。

材料二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部分著作

著作作者出版信息
《屯堡乡民社会:九溪村》孙兆霞等2005
《城市化中的石牌村》郑孟煊等2005
《李集村:农民生产和生活的60年变迁》林刚2010
《李罗侯村76年的变迁》朱文强2011
《一个北方村落的百年变迁》林聚任等2013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翼主编《改革开放40年社会发展与变迁》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近年中国农村发生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这些著作研究的核心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些学者研究该问题的视角有何主要特点。综合以上材料,说明材料一对材料二的影响。
8 . 从1979年至1986年,市场在中国农产品价格中的作用日益明显。1985年国家取消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扩大市场调节,农产品价格总体上呈上升趋势。1986年,全国农业总产值达到3947亿元,比1979年年增长了两倍多。由此可以看出
A.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农业发展B.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建立
C.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的改变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0年,苏俄的粮食产量只及1913年的一半。1921年的播种面积只有9030万公顷,只及1913年的86%。粮食和原材料的短缺使多数工厂无法开工。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连面包、肥皂等最基本的物品都十分缺乏。农民强烈反对征粮队的活动,要求经营自由和贸易自由,但遭到否定和拒绝。农民的不满与日俱增,反苏维埃暴动频繁发生。俄共(布)十大 后,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921年3月21日颁布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法令。4月,政府宣布,1921-1922经济年度中的粮食税额为2.4亿普特。这个数字比原定的1921-1922年余粮收集额4.23亿普特低了很多。每一农户的粮食税额取决于他的土地数量、家庭人口、收成和财产状况。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中国是一个农民占全国人口80%的国家,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经过“文化大革命”,随着人口总数的激增,农民人均分配的口粮和现金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比1957年和1965年还略有减少。陈云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先把农民这一头安稳下来……摆稳这一头,就是摆稳了大多数,七亿多人口稳定了.天下就大定了。”1979年6月18日,第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会议休息时,万里找陈云说:“安徽一些农村搞起了包产到户,怎么办?”陈云回答;“我双手赞成。"之后,万里又同邓小平淡。邓小平说;“不要争论,你就这么干下去就完了,就实事求是干下去。”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农业政策调整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俄两国农业新政策的相同点。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农业政策调整的历史意义。
10 . 中央曾在一份文件中指出:就全国而论,在社会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商业和集体农业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是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该文件从侧面反映出
A.包产到户改变了所有制的结构B.包产到户是人民公社体制的继续
C.民众对实行包产到户存在顾虑D.包产到户已在中国农村广泛推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