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学者常修泽曾说:“值得深思的是,同一时间,1978年;两个地点:一个北京,一个凤阳——虽然一个居“庙堂之高”,一个处“江湖之远”。”作者旨在说明改革开放是
A.多元力量共同推进B.不同地区同时展开
C.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自下而上开展的
2020-12-17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强基联合体2021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土地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因此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土地政策。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A.保护了农民利益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改变了经营方式D.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2020-06-14更新 | 144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1届重庆八中高三第六次月考文综历史卷
3 .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多次调整。下列三幅图共同反映了

A.土地所有制性质的改变B.经营方式的改变
C.农民利益的保护D.农民生产积极性的调动
2020-05-0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4 . 改革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材料三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开始了叫做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1年或1982年,在最贫困的省份中,90%以上的家庭以户而不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负责耕种以前的集体土地。这个制度在较富裕的省份中也日益推广开来。……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1)依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作者把戊戌变法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的理由。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维新派的主张和目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农村经济出现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实质和给中国农村带来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提炼主题并加以论证。
2020-04-23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经济政策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注:奢侈华丽)。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先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

——《管子·治国》

材料二   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经济理论

人物经济主张评价
亚当·斯密—1790)在自由竞争环境下,人们凭借自己理性判断,追求个人最大的利益,同时有一只“着不见的手”使社会资源分配达到最佳状态;管的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基者:“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凯恩斯—1946)政府可以通过扩大支出,包括公共消费和投资,改善有效需求不足的状况,减少失业,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战后资本主义救星”

材料三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文选》


(1)归纳材料一管仲的经济主张,并分析其理由。
(2)分别概括材料二的两种经济主张和产生的背景。
(3)结合史实理解为什么邓小平评价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新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者在内容上的相同之处。
(4)请你提炼上述材料其中蕴含的主题并结合材料史实进行简要论证。
2020-03-2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1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人民公社好”

材料二:那时候,浮夸风极为盛行,一些人把编造的假高产叫做“放卫星”,“卫星”越放越大。小麦“卫星”最大的是1958年9月22日《人民日报》报道的青海蹇什克农场亩产4282.5千克。水稻“卫星”最大的是9月18日《人民日报》报道的广西环江县红旗农业社亩产65217千克。

材料三: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两幅图片,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2)材料二反映了开展什么运动时期的事情?这一运动有何危害.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国的改革为什么首先在农村兴起?
2020-03-20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国际部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邓小平同志曾说:“‘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下列选项中,与此相吻合的是
①根本上改变农村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②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的新发展
③大包干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④集体优越性与个人积极性同时发挥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20-01-09更新 | 2836次组卷 | 26卷引用:重庆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月月考历史试题(合格考)
8 . 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分田单干”“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其中“离土不离乡”为我国的农民致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它是指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
C.进城打工
D.发展乡镇企业
9 . 从图中信息看,新中国成立后,旨在变革土地所有制的措施是
A.人民公社好B.把大跃进的战鼓敲得更响
C.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D.农民领取承包合同书
2019-05-14更新 | 129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4-2015学年河北成安县第一中学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卷
10 . 20世纪80年代,我国政府对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减少,而由农民进行市场交易的,或者超产由国家加价收购的数量越来越多。这反映了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B.计划经济退出历史舞台
C.发展市场经济成为国人共识
D.城市对农产品需求增加
2019-05-10更新 | 641次组卷 | 18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