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农村的家庭纺织图(见下图)

材料二   洋布、洋纱、花边布、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治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郑观应《盛世危言》


(1)材料一中图片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哪种基本生产模式?它有哪些特点?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新的社会现象?

材料三   一组反映建国后我国农村状况的图片


(2)仔细阅读材料三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四次调整的表现并概括其核心内容。
2018-10-18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统考历史试题
3 . 1980年,中共中央“75文件”指出,在一般地区,集体经济比较稳定,就不要搞包产到户。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的,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没有复辟资本主义危险。这一论断
A.标志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表明包产到户不适合当时的国情
C.反映出经济改革面临着较大阻力
D.突破了“姓社姓资”的思想束缚
4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与当时农村生产力状况相适应
B.是对土地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C.符合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
D.又回复到合作化以前的土地所有制

5 . 农业的调整不仅关系农业发展,也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会于1938年2月通过了一项新的《农业调整法》,此法规定棉花、小麦、玉米、烟叶、大米等5种主要作物的生产者规定生产定额,并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农民给予补贴。为防止生产过剩,价格猛跌,政府还给予贷款,以便农民将准备出售的农产品暂时贮存,以待善价。

—刘绪贻《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

(1)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时期农业政策调整的内容,并指出罗斯福调整农业政策的实质。

材料二1978﹣1984年粮食产量统计柱状图(单位:百万吨)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大……有的同志担心,这样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

(2)据材料二归纳1978﹣1984年中国农业经济呈现的态势,导致这一态势的政策因素是什么?

(3)材料二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6 . 《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第一条规定,延长土地承包期,鼓励农民增加投资,实行集约经营;鼓励土地逐步向种田能手集中;社员在承包期内,可以将土地交给集体统一安排,也可以经集体同意协商转包。这一规定
A.体现中央确立了农业集体化的路线
B.积极引导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C.表明国家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新途径
D.推动了大规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7 . 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A.农村经营方式变化
B.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改革
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D.大伙儿对他的背叛
2018-04-08更新 | 234次组卷 | 57卷引用:2015届安徽江淮十校高三8月联考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迨欧战告终,出口之粉渐少,外粉又复侵销,麦产不加多而采购者日众,销路不加广而输入者日多,国内站祸不已,利率加重,铁路推广无期,运费增高。凡此数者,有一足制粉业之发展,今兼而有之,其何能淑!此后粉业又入盛极而衰时期。……

自辛酉(1921年)以后,情形适得其反。本届(1922年)营业因原料缺乏价格腾贵,而制成面粉为洋粉所牵制,不能随麦价俱增。营业困难情形,为从来所未有……今年欧洲农产渐复其战前原状,我国洋庄销路早已绝迹,而美国、阿根廷、加拿大等处均庆丰收,所产面粉销路甚滞,美国次粉售价极廉……广东、汕头、福州、厦门等处华粉销路悉数被侵占。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荣家企业史料》上册

材料二:1978年11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实行包产到户,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次年10月,即获得大丰收:当年粮食总产量相当于全队1966年到1970年5年的总和。1982年1月,中共中央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1983年1月,中央出台《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要求对人民公社体制进行改革,“准备好一批,改变一批”。此后,人民公社逐渐解体。1985年1月,中央出台《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取消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进一步放宽农村政策,放活农村金融,扩大城乡交流。

材料三:全面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加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十八大《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1)根据材料一,指出民族工业发展面临什么状况?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反映了哪些问题?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较短的时间取得较大的成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是如何建立和完善经济体制改革的?

2018-04-0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太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1978~1987年,我国农业劳动力在社会总劳动力中的份额由73.8%下降到60.1%,平均每年下降2.26%;而此前26年(1952~1978年)平均每年仅下降0.47%。这反映了
A.经济结构的调整成效显著B.城乡人口实现了自由流动
C.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被消除D.劳动力就业结构趋于平衡
10 . 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流行一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其中“三十年后又分地”指
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