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2 . 下图数据整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关于图中①、②两个阶段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的表述,正确的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促使①段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B.农民失得土地所有权促使②段农业生产发展
C.①②段农业生产的提高都是政策调整的结果
D.①②段农业生产提高都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
3 . 下图为新中国不同时期粮食产量统计图,对图中粮食产量数据变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A.社会制度变化促进粮食持续增产
B.多维因素共振引发粮食产量变化
C.阶级斗争并未影响农业生产领域
D.生产关系调整顺应现代农业趋势
4 . 到1981年3月, 徐州、扬州、镇江等6个地区统计,已经有75.8% 的生产队,实行了各种形式的责任制,主要有“定额承包,超包全留,自主分配”、“定额承包,超额分成,计件工资”“定额承包,超额提奖,固定工资”、“定额生产,超额奖励,利润分成”等。这些举措
A.开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B.促进了城市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
C.丰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D.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5 . 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规划往往影响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态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以一百五十六个建设项目为中心……主要是能源(煤炭、电力、石油)、原材料(钢铁、有色金属、基本化学工业)、机器制造(重型机床、汽车、飞机、船舶)等空白和薄弱的工业。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1978~1984年粮食产量统计柱状图(单位:百万吨)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八五”时期(1991~1995年)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11%左右……对外开放的范围和规模进一步扩大,形成了由沿海到内地、由一般加工工业到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总体开放格局。

——王炳文《新中国十二个五年计划(规划)的历史回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一五”时期的工业化建设对国民经济有何推动作用?
(2)据材料二归纳1978—1987年中国农业经济呈现的态势,导致这一态势的政策和科技因素是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八五”时期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4)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经济体制怎样的变化趋势?
2020-07-1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石榴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下图为1957年和1986年无锡农户家庭收入情况统计。这种变化说明
A.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B.对外开放扩大收入来源
C.农民生活水平有所下降D.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冲击
2020-03-13更新 | 301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蚌埠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3月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7 .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78年、1980年、1984年,我国粮食产量分别为304.77万吨、320.56万吨、407.31万吨,油料产量分别为5.21万吨、7.69万吨、11.91万吨。这反映了此时的中国
A.市场经济已取代计划经济
B.农村经济改革成效明显
C.城市改革促进了农业发展
D.城乡经济交流稳步发展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今以来,农村经济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材料一 明清时期是我国兼业农户形成并得以相当程度发展的时期。农户兼业的主要形式是兼营家庭手工业,其所从事的生产项目颇为多,产品多以为城乡市场提供日用品为主。其中,最多和最重要的是棉布和棉纱、其次还有丝、学麻布、第席、蒲席等。乾隆年间(1736-1795年)的(广州府志)记载:广东东莞县西南乡间农家“田事之余”“则据莞为席,麦为笠,穿线为伞”。

——摘编自刘小京《略析明清时期的兼业农户》

材料二 近代中国土地兼并不断加剧,各种剥削日益严重,导致无地农户增多。许多农民在难以生存的情形下,走上背井离乡、出外谋生的道略。据1933年21县有报告资料的县份统计,离村农户均占该县农户总数的4.8%,高者达12.2%。农民离村者,或到本区别村充当佃农雇工,或奔向边垦区,或挤进域市,更有漂洋过海去谋生的。

——摘编自张福记、陆远权《近代中国乡村危机简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农民兼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乡村危机的主要表现及成因。

材料三 从1985年开始,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下降,农民开始选择种植效益更高的经济作物和发展养殖业,或者跑运输、当小商小贩、外出打工。越来越多的农户已不再把改善生计寄希望于种粮、卖粮,而是寄希望于非粮食生产或非农产业,因而粮食生产收入减少,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更多收入非粮食生产或非农产业。


(3)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与新时期农户兼业的不同,并说明新时期农户兼业的影响。
9 . 以下为建国以来我国农业产量的增长率统计(以年增长%计)

影响中国农业产量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是
A.国内政治环境的状况B.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
C.经济建设的国际环境D.农业领域的劳动投入
10 . 阅读“某生产队粮食产量、分配收入等情况对比表”。导致表格中数据变化的根源在于(     )
时间粮食产量人均口粮人均分配收入交售粮食
1976年35000斤230斤32元
1979年132300斤800斤200多元30000斤

A.农业生产技术改进B.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