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年以前的小岗村,只有20户人家100多口人,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每年秋后家家户户都外出要饭。1978年生产队队员签订了第一份包干合同,分田到户,1979年就实现了粮产量13万斤,超过了之前5年的总和。


——据凤阳县委政策研究室《“一剂必不可少的补药”》(1979年2月)整理

材料二 华西村于1961年建村,该村距离上海150公里,当时是周边最穷困的一个村。首任生产队党支部书记吴仁宝带领全村人创建了一家小五金厂,归生产队集体所有。进入80年代后,当政府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华西村则另辟蹊径将全村600多亩土地交给30人集中经营,其它人全部进入村办的各类企业从事工业生产,全村的经济总量迅速增长。80年代后期,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一股“苏南模式姓资还是姓社?”的大辩论,使华西村的发展进入了瓶颈期。几十年来,在村党委的统一带领下,华西村办了几十家工厂,成立了14家集团公司,华西村加大在高科技领域的投入和研发,并拓展国外业务,他们在莫桑比克沙漠有开发矿业的投入,在美国斯坦福有对手机芯片的研发,华西村在高科技研发领域已经作为中国乡村的模范。

——盛伊蕊《浅谈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经济发展模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小岗村村民签订包干合同所反映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分析华西村能顺利度过80年代后期的“瓶颈期”的原因,指出华西村发展道路不同于小岗村的特点。
2 . 下表是1966-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表格中,1981-198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大幅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年均增长率(%)
1966—19703.9
1971—19754.0
1976—19805.1
1981—19858.1
A.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行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3 . 下表为“农民进城”的不同阶段:“农民进城”是现代化进程中必然伴生的现象。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
时期特点
1949—1957年相对自由到规范和限制
1958—1976年“大进大出”;逐渐严禁
1977—1985年日趋活跃;渠道日益多样化

A.城乡差距不断扩大B.基层管理的强化
C.现代化进程受阻碍D.经济体制的转变
2020-12-20更新 | 315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21届高三12月学业质量联合测评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联产责任制从承包到组向承包到户、最终到包干到户(“大包干”)演进,这奠定了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基本格局。农民概括“大包干”是:“交了国家的,留了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这种制度的实质是将农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与劳动成果的剩余直接挂钩,农民直接享有在必要扣除后全部的剩余索取权,所以农民说:“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大包干”以其独具的优越.性受到农民的特别拥护,终于成为家庭承包经营的主要形式。以“大包干”为主要形式的家庭承包经营,绝不是单纯经营管理方式的改变,而是中国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和激励机制的根本性变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过去几十年实施的计划经济发出的第一声炮响。

——摘编自张晓山《改革开放四十年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实施“大包十”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实施“大包干”的历史意义。
2020-12-14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2021届高三12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5 . 有人认为:“1980年是现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起步过程中的重要年份。”下列事件能为此观点提供佐证的有
①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
②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
③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④中国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⑤全国人大第五届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经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①②④B.①②③⑤C.①③④⑤D.①③④
6 . 1982年,浙江缙云县粮食总产量26060万斤,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农业总收入8109万元,比1978年增加40.5%,多种经营进一步发展,涌现出一批年收入万元钱、年售粮万斤、年产蚕茧超千斤的先进典型户。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是由于
A.农业生产合作社普遍建立B.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根本性变化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7 .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领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指的是(     
A.大跃进B.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2020-11-18更新 | 112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必修)
8 . 下表为1978~1984年中国相关数据统计表。表中数据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年份1978198019831984
农村社会总产值(单位:亿元)2037. 542792.124123. 785033. 79
粮食产量(单位:亿斤)6095.36411.17745.58146.1

A.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B.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D.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
9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中国疆域辽阔,村庄星罗棋布。全国的自然村落1990年是377.3万个,2010年减少到273万个,到2015年减少到264.5万个。近年大量村庄合并和新型社区的崛起,极大地改变了乡村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原来自然分散、熟人性的、以乡土生活为主的村落共同体,在快速消失,代之以更多集中化的陌生性的、以非农生活为主的新社区。这意味着整个农村社会发展已处于非常重要的转型阶段。

材料二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部分著作

著作作者出版信息
《屯堡乡民社会:九溪村》孙兆霞等2005
《城市化中的石牌村》郑孟煊等2005
《李集村:农民生产和生活的60年变迁》林刚2010
《李罗侯村76年的变迁》朱文强2011
《一个北方村落的百年变迁》林聚任等2013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翼主编《改革开放40年社会发展与变迁》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近年中国农村发生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这些著作研究的核心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些学者研究该问题的视角有何主要特点。综合以上材料,说明材料一对材料二的影响。
10 .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经历了六次政治选择。结合所学知识和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中的六次政治选择》


(1)持以上观点的学者,可以选择哪些史实来分别论证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政治选择?
(2)第三、四阶段中国现代化进程步履维艰,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制约因素有哪些?
(3)第五阶段“集权主义的计划经济模式”对国民经济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以1953—1957年“一五”计划为例,期间我国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取得的成就有什么历史意义?
(4)该学者认为,第六阶段的模式之所以取得较大成就,关键在于“激活了社会内部的微观个体、地方与企业的竞争活力”,试用改革开放中的一些具体史实来说明这一观点。
2020-10-27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15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