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苏寺村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山区村落。以下内容节选自该村原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笔记。)

81年12月121天召开两委扩大会议会议开始由祁凤元汇报了县委召开农业责任制代表会议和真理问题补课会的精神。赵桂枝传达了公社党委当前工作安排

82年3月23日1天讨论记录:(4)当前几项工作时间如何安排?……2.抓致富:两委队长如何本人富,在(再)代那(哪)一户的规划搞出来。3.责任制与端正党风

83年3月3日1天召开两委扩大会议……会议首先由公社武书记讲关于“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文明礼貌月”活动的意见和公社安排。大队如何制定措施。致富户和文明户怎么确定和召开座谈会。

84年4月12日半天召开两委扩大会议会议由老冯同志传达了“乡党委、乡政府就建村(村民委员会)实施方案”……讨论记录:(1)建村领导小组怎么成立?组长:张明德;副组长:冯青山;成员:姜合、崔玉海、张玉林。

——摘自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农村改革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0-08-01更新 | 1631次组卷 | 37卷引用:2020年新高考全国一真题历史变式题
2 . 1979年,“刚分田之后的景象,看起来的确很滑稽,每户的田,西一条,东一块,有的用牲口耕,有的连牲口都用不上,索性用人拉犁耕……从机耕退到人耕,确实令人感到可笑,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却高涨起来了。”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B.收益全部归农户刺激农业生产
C.农村生产组织形式出现变革D.土地归农民所有调动了积极性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制度变迁是指由旧制度向新制度的过渡.一项制度变迁的整个过程需要花费大量资源、时间和精力。在制度变迁的不同领域不同阶段,应采用不同的方式,既要发挥部分个体自发创新作用以获得创新经验,又要借助政府强制力量以提高变迁效率.

——摘编自黄慧、王海洲《经济体制转轨中的制度变迁》


阅读材料,围绕“制度变迁”提炼一个观点或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的中国现代经济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或论题明确,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4 . 1979年,山东章丘黄桑院大队十三名女青年与生产队订立“五定一奖(定人员、定面积、定成本、定产量、定报酬,超产有奖励)”的合同,在她们精心管理下棉田产量翻了一番,按合同都获得了奖励,最高的有一百三十元钱。人民日报刊发了《棉花姑娘们的喜悦》进行报道(如图),她们因此被称为“棉花姑娘”。“棉花姑娘”的事例反映了
A.农业合作社的建立B.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C.土地所有权的变更D.包产到户政策的推广
5 . 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发展的根本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粮食亩产水平(市斤)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
总面积北方南方
春秋战国91(全国)614.82.394%
秦汉117(全国)1048.355.7294%
魏晋南北朝122(北方粟、麦)215(南方稻谷)1167.73.851.9251.92590%
隋唐124(北方粟、麦)328(南方稻谷)1450.926.423.213.2190%

——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资本帝国主义挟其大量余资,与新式机械,在通商口岸渲染了些资本主义的色彩。……迨欧战爆发,列强无暇东顾,因此中国幼稚的民族工业,乘机抬头,使中国渲染了很浓的资本主义化的色彩。……于是农村中的劳动力,初则剩余的劳动者都涌到城市里去了,继则农村中的青年劳动力,即是生产的中坚份子羡慕着都市的繁荣,投身工业的比较能够多得些工资,也都向都市中乱涌,向资本家出卖其劳动力,终则以农村衰落,而建筑于农村上的工业,日形没落,……因此,从农村涌到都市的劳动者,都成了可怜的失业之群。所以农村劳动力胡乱的拥进都市,一方面,使农村中失却生产的中坚份子——青年劳动力,而另一方面产生了大批的失业之群,这当然是人口变动的变态。

——金轮海《中国农村经济研究》

材料三 有学者在研究“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这一主题时,得出以下结论:中华文明转型路径的独创性,首先表现在广大中国农民成为现代化的强大的内在动力,而其前提则是他们必须成为这一转型的主要得益者。

——摘自姜义华《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及其路径的独创性》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农村人口迁移对经济方面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建国以来农民在我国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得与失。
2020-07-2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汉阳一中2020届高三仿真模拟(一)文综历史试题
6 . 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的增加值从1978年的209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68000亿元,增长了324倍,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5.77%增加到28.52%。这一状况反映出
A.乡镇企业成为民营经济排头兵B.市场经济具有极大的活力
C.农村经济不再单纯依靠农业D.农民工进城现象逐步减少
2020-07-19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二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7 . 下表是“中国1957年和1978年的三农数据比对表”。据此可知,这20年间我国

——根据武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1999》编制

A.农业现代化进程基本停滞B.城镇化推动了农村发展
C.农村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D.农业剩余人口问题严重

8 . 1981年是农业生产责任制多变的一年,有些社队开春是小段包工,中途变为联产到组,最后又变为联产到劳、到户或大包干。这说明群众经过观察、比较和实践一段后,积极选择更适合实际情况的责任制形式。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包干到户逐渐成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形式。1982年第一个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不论采取什么形式,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1983年第二个中央1号文件再次指出:联产承包制越来越成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形式,它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这两个文件有力推动了农业经营方式的改革。1982年6月,以双包为主体的联产责任制在生产队总数中占到了93.7%,1983年这一比例升至99.4%,至此形成维持至今的农村土地经营方式的基本格局

——摘编自《再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80年代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推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意义。
2020-07-1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蒙古族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二)文综历史试题
9 . 1978年,安徽小岗村18户农民率先包干到户。此后,四川、贵州、甘肃等地的包产到户也在摸索中发展。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指出,一些地区的群众要求包产到户,“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这反映了党和国家
A.决定实行农村多元化经济所有制B.尝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顺应并肯定了群众的要求与探索D.引导全国各地农民走向共同富裕
2020-07-11更新 | 5563次组卷 | 82卷引用:2020年天津高考真题历史变式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建国以来关于城乡关系的主要政策

年份政策依据主要内容
1950年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发展农业生产,为工业化开辟道路。
1953年一五计划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
1958年户口登记管理条例农村迁往城市,需持有城市劳动部门、学校的录用、录取证明,或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入证明,向原户口登记机关办理迁出手续。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4年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允许农民自理口粮进集镇落户。
2002年党的十六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12年党的十八大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2019年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靠城市带动乡村,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实现共同发展。

——颜昌武《中国现代国家建设中的城乡关系——一个非对称双向运动的分析视角》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就现代中国城乡发展或工农业发展关系得出结论,并加以论证。(要求:结论明确,论证完整有据,表述清晰。)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