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8 道试题
1 .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教授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上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人规模的劳动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这段话中所说的是我国两个时期农村变革的情况,后者与前者的不同点是
A.建立了新的土地所有制B.违背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C.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2 . 下表为1978~1986年农村劳动力从业人数统计表。可知当时的中国
年份农村劳动力总数(万人)农村劳动力从事农作物种植业人数(万人)
197831348.525677.5
198032505.926672.6
198234533.326155.5
198436623.825496.9
198638782.425365.8

A.人口总量不断上涨B.农业经济增长面临困境
C.产业结构发展失调D.农村劳动力转移日益加速
3 . “历史学是一门科学,不多也不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研究应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有一分材料,只说一分的话。”

制度史料结论

西周的分封制
周王朝以崭新的政治风格实行统治。周武王将子弟和功臣、先代贵族等分封于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分封制有效增强了周天子的权威,实现了高度集权的垂直管理体系,使周的政治文化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唐朝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加强了皇权,提高了行政效率,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清朝的监察制
清代都察院听命于皇帝,已经成为集行政监察、司法检察和财政审计等职能为一体的国家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在纠举官吏时,可以采取拘捕、审讯甚至先斩后奏等手段。

材料二   “历史叙述是对历史的记录和描述,既包括历史事实的传递,也包括叙述主体个人意识的传递。”


——据:张定河《美国联邦制的基本原则及其历史演变》整理

材料三   中共的“三农”政策,是随着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的。



(1)根据材料一所给史学原则,补充表中空缺的史料和结论,并对错误结论加以修正。
(2)美国的联邦制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的。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权力关系呈现出“由平衡到集权化”的演进趋势。参照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
(3)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揭示的历史现象,任选其中三次变革进行解读。
2021-08-10更新 | 19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调查研究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4 . 下图是《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的一份结果。问卷结果说明
A.对外开放导致农民的价值取向全盘西化
B.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民市场经济意识增强
C.农村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
D.民主法制建设使农村变得更安全和快乐
5 .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下列说法中,不符台后一次“组织方式”改变的是
A.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B.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成果之一
C.是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第一次飞跃”D.实现了农村土地所有制关系的根本改变
2021-08-10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夫民之从事死制(注:肯为国家拼死效力)也,以上之设荣名、置赏罚之明也,不用辩说私门而功立矣。故民之喜农而乐战也,见上之尊农战之士,而下辩说技艺之民,而贱游学之人也。

——《商君书·壹言第八》

材料二   既天下义理制度皆从孔子,天下执经释菜(注:以菜蔬设祭,为立学堂或入学之礼)俎豆(注:礼器,引申为祭祀、崇奉)莘莘皆不归往嬴政、杨广,而归往大成之殿、阙里之堂,共尊孔子。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孔子和儒家思想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李大钊

材料三   从农村经济发展的进程来看,不同时期的产权制度都要适应农业生产的实际水平,否则将会导致生产经营方式与社会生产力的矛盾,最终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

——李淑妍《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启示》


(1)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体现了材料一的思想?
(2)指出材料二中两人对孔子及儒学的态度,简述你对这两种态度的认识。
(3)运用李淑妍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中农业总产值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点出现的原因。
2021-08-09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15届高三一诊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面对农业的持续萧条,罗斯福政府先后两次颁布《农业调整法》,通过削减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等方式维持粮食价格,不致出现“谷贱伤农”。其次,政府还向遭受自然灾害的农场主提供援助,19331937年仅因干旱而给农场主的援助就达到10亿美元。同时,为解决农业过度开发和农产品过剩等问题,罗斯福政府还通过立法和推广应用新技术等形式,采取了如退耕还林等措施对农业资源进行保护,到1940年,新政把相当于1930年耕地面积16的土地从农业生产中撤出来,并予以绿化。此外,美国政府还专门拨出经费,形成农业教育、科研、科技推广三位一体的体系,从而大大提升美国在农业科技方面的力量。

——摘编自曾中平《罗斯福农业政策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材料二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业政策改革的重点主要是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由此获得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粮食产量不足的困境,初步解决农民温饱问题。80年代中期开始,中央一号文件多次给乡镇企业以政策支持,使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农民增收的巨大动力。进入新世纪,党中央从全局出发先后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乡村振兴”等农村发展战略,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21225日,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摘编自孙竹雪《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三农”政策历史演变和新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农业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罗斯福农业政策相比,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政策的不同之处,并简述其意义。
8 .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颁布的《土地法令》规定“无偿没收地主、皇室、寺院、教会的土地,连同耕畜、农具、庄园建筑和一切附属物,一律交给乡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实行土地平均分配,根据各地条件,按劳动定额或消费定额把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我国历史上的土地政策与材料最相似的是
A.太平天国时期的《天朝田亩制度》B.土地革命时期提出“打土豪,分田地”
C.解放战争时期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D.改革开放时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 . 我国农业由于是家庭分散经营,每家每户分得的土地极其有限,难以进行更大更多的技术改造;加之每户的总产量不高,在当前的农产品购销政策下,主要农产品收益比较低,所以农民也缺乏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的动力。这反映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亟需赋予新的时代内涵B.土地所有权的分散存在弊端
C.忽略了人口众多的国情D.保留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残余
10 . 1987年邓小平在谈到农村改革时讲道:“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的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突然冒出搞多种行业,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型企业,异军突起。……这不是我们中央的功绩。”邓小平这一谈话意在
A.把成功的改革经验加以理论化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肯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成绩
D.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