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松香是轻工业和化工业不可缺少的原材料。据林业部统计,1980年各生产企业的松香产量远远超过国家制定的生产计划,但上交国家的松香数量却只完成了国家下达收购任务的76%。这一现象可以印证(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试点推行B.传统的资源型产业急需转型
C.工业结构调整促进生产发展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2024-04-08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5 中国现代史-【查漏补缺】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以后,我国推行一系列改革,如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实行合同制,放宽对外资企业从业人员的限制,实行公务员制度,取消实行40多年的大学毕业生由国家统一分配的制度,以及户籍制度的改革。上述改革措施(       
A.使城市人力资源配置日益市场化B.提高了第一、二产业人力资源的利用率
C.标志着城市劳动力开始自由流动D.适应了非公有制经济居主导地位的需要
2024-04-03更新 | 177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测试(十九)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在新时期,劳动模范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方向。如图为1989—2020年评选的劳模表彰名单中厂长、董事长占比,据此可知,新时期(     

A.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B.管理型劳模成为劳模主体
C.劳动观念发生根本变化D.对外开放步入制度化阶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图是1983年的全国高考作文题的漫画材料,要求考生根据漫画自拟题目写——篇议论文。当时不少考生看不懂题意,甚至有位考生在作文中写了“一个农村的坏分子,要把公社的大坝挖穿,幸亏没有挖穿,不然就出大事”的故事。这说明当时(     

A.民众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B.人民公社体制依然保有活力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举步维艰D.思想解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1980年前后,出国考察热持续升温,政府官员和经济学家对日本、美国、德国等国经济管理体制进行了综合考察,同时国外经济学家也频繁应邀来访,各种经济学派的思想和著作开始系统地介绍到国内。这一现象可以说明(     
A.经济改革意识不断深化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C.中外经济思想相互吸收D.已经更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统计,2013年,国有企业上缴国库3.6万亿元,占三大税种的60%。仅110家央企就贡献了2.8万亿元,占中央财政收入的46%。同年,个体户和私营企业提供了1200万个新的就业岗位,约占劳动力市场新增就业岗位的90%。由这种状况可以推出(     
A.私营企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石B.国企是融入全球化的核心力量
C.经济体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入D.追求公平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
2024-03-24更新 | 139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八次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从1984年开始,浙江、湖州先后分两批推行厂长负责制试点,其中第一批有湖州机床厂等8家企业,第二批有湖州钢铁厂等24家企业,使厂长较好地行使了生产经营权; 另外,在湖州丝厂、湖州绸厂等4 家工业企业,实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浮动的试点,都取得了预期成效。可知当时湖州(     
A.湖州企业改革效益引领全国B.重视增强企业自我发展的能力
C.推动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尝试D.开始发挥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
2024-03-22更新 | 64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08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3大考点5个易错点)-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考试易错题(新高考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图是中国1981~199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变化图。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对外开放全面走向世界B.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
C.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D.国民生产总值实现倍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1978~2017年广西三大产业的发展情况表

时间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78年

40.9%

34.0%

25.1%

2017年

14.2%

45.6%

40.2%

据表可知,改革开放以来的广西(       
A.城乡差异日益缩小B.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C.工业体系较为完善D.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数据来源: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农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农业税为国家建设及经济运行提供了基本的保障。1958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全国农业税趋于统一。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农业税的税收收入在逐年上升,但其占税收总额的比重却逐年下降,到2002年农业税只占国家税收总额的2.6%。2006年1月1日,我国正式废除《条例》,至此农业税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为了确保取消农业税后农民负担不会反弹,我国又实施了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减轻农民在教育费用上的过重负担,以及推行合作医疗和社会保险及增加对农村的补贴等措施。

——摘编自叶青、袁昭颖《中国农业税的演变、终结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78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变化的主要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段城乡居民的收入之比下降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我国取消农业税的意义及其对税制改革的启示。
2024-03-20更新 | 380次组卷 | 8卷引用:专题10 材料题(查补能力·提升练)-【查漏补缺】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