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1 道试题
1 . 下表为“农民进城”的不同阶段,“农民进城”是现代化进程中必然伴生的现象。材料主要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
时期特点
1949—1957年相对自由到规范和限制
1958—1976年“大进大出”;诼渐严禁
1977—1985年日趋活跃;渠道日益多样化

A.城乡差距不断扩大B.农村历史性的变革
C.市场经济体系建立D.经济体制的转变
2 . 1988年,中国第一次全国住房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召开,提出了“实现住房商品化”“提高房租,增加工资,鼓励职工买房”的构思和方案。同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又提出:“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出售公房,逐步实现住宅私有化。”这些改革方案
A.反映了市场经济成为社会共识B.体现了城市居民住宅的市场导向
C.从法律上肯定住房产权私有化D.表明政府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布局
3 . 改革开放之初。陈云强调指出要根据“鸟”(经济)的需要,设计“笼“(计划)的大小,并不断地调整“笼”的尺寸,使“鸟”既能在“笼”中充分地飞翔,又不被“笼”因死。“鸟笼经济”的提出意在
A.摆脱计划对我国经济的影响B.在计划指导下扩大市场调节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解释计划与市场的辩证关系
4 . 20世纪90年代初,国务院制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变经营机制条例》,要求国有企业打破“三铁”,即打破“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建立能高能低的分配机制,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劳动用工制度;解决“双轨制”,给予企业充分经营自主权。这说明当时
A.国有企业改革拉开帷幕B.从供给端重新优化配置
C.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D.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2020-10-08更新 | 96次组卷 | 29卷引用:【校级联考】甘肃省民乐一中、张掖二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12月)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5 . 老百姓口中的“倒爷”一词广泛流行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是指一些利用计划内商品与计划外商品价格差,在市场上倒买倒卖并从中牟利的人。“倒爷”现象的出现反映出当时
A.国内物资极度匮乏B.下海经商成为热潮
C.经济体制亟待改革D.市场经济基本确立
6 . 20世纪80年代初,许多私营企业纷纷向集体或国营企业支付一定的管理费,挂名取得一个非私营的名分。这种被称为戴“红帽子”的做法成为私营企业赖以生存的保护伞。这说明当时
A.公有制企业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B.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依然存在
C.私营企业发展需要国营企业扶持D.私营企业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1983年,北京四个最大的百货商场与北京市第一商业局签订合同,规定: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这反映出
A.企业活力逐步得到增强B.国企改革全面展开
C.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D.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2020-07-09更新 | 8391次组卷 | 78卷引用:甘肃省陇南市徽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1979年初,四川省试点企业已扩大到100家。在完成国家计划的前提下.允许企业可以增产市场需要的产品并可组织来料加工,允许企业有条件地销售商业物资,供销产品。增产增收的基础上,企业职工可以得到一定的奖金。这些政策
A.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B.增加了企业职工经济收入
C.扩大了企业生产分配自主权D.壮大了民营经济综合实力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本身并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出台的,而是以实施粮食税为开端逐步充实完善的。实施粮食税引发剩余粮食的交易,从而重新肯定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市场机制。……后来布哈林在阐述新经济政策的意义时说:“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材料二   国会于1938年2月通过了一项新的《农业调整法》,此法规定棉花、小麦、玉米、烟叶、大米等5种主要作物的生产者规定生产定额,并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农民给予补贴。为防止生产过剩,价格猛跌,政府还给予贷款,以便农民将准备出售的农产品暂时贮存,以待善价。

——刘绪贻《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

材料三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据材料一概括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措施,并分析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和意义。
(2)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新政时期农业政策调整的内容,并指出罗斯福调整农业政策的实质。
(3)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是如何“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弊端”的?
(4)综合上述各国经济发展的模式,谈谈你的认识。
10 .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位于深圳的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大胆进行制度变革,率先在中国实行了干部、职员公开自由招聘制。此后几年,蛇口工业区又实行了定额超产奖励、全员签订合同等制度。这些做法
A.奠定了对外开放格局B.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C.增强了企业竞争活力D.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020-04-17更新 | 204次组卷 | 5卷引用:2020届甘肃省兰州市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