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数据来源: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农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农业税为国家建设及经济运行提供了基本的保障。1958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全国农业税趋于统一。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农业税的税收收入在逐年上升,但其占税收总额的比重却逐年下降,到2002年农业税只占国家税收总额的2.6%。2006年1月1日,我国正式废除《条例》,至此农业税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为了确保取消农业税后农民负担不会反弹,我国又实施了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减轻农民在教育费用上的过重负担,以及推行合作医疗和社会保险及增加对农村的补贴等措施。

——摘编自叶青、袁昭颖《中国农业税的演变、终结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78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变化的主要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段城乡居民的收入之比下降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我国取消农业税的意义及其对税制改革的启示。
2024-04-16更新 | 22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后,农村逐渐确立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趋向市场化。农民对工业品的需求速增,冲击着停留在传统体制内的城市。80年代,国企流行“包”字发展,放权让利。通过明晰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形成“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收多留,欠收自补”的承包经营责任制。1992年以后国企改革朝股份制为主的现代企业制度方向迈进。国企改革保证了经济稳定运行,增强了国际竞争力,但存在配套改革滞后、约束激励机制尚束健全等问题。

——摘编自何成刚主编《史料阅读与微课设计·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   1933年,罗斯福上任伊始采取经济应急措施,推行“百日新政”,但本身的诸多不足,使经济难以真正复兴。1935年,“新政”进入第二阶段,对经济、社会等领域系统改革,以解决美国经济发展的问题。这些措施造就了中产阶级,建立了社会保障,创造了走出危机的条件。新政一改此前政府的有限权力,从制度上实现了国家职能与政府角色的重大转变——政府有权介入经济体,直接干预民众生活,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

——摘编自吴海山《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反危机实践:以美国三次大危机为例》等


依据材料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八九十年代国企改革的背景和主要进展。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和美国三十年代经济改革的异同。
3 . 经济增长率的极差即当时年度最高增长率与最低增长率之间的差额。1952—1977年,我国经济增长率的极差为48.6个百分点,而1978-1997年经济增长率的极差为11.4个百分点。这种变化反映出1978—1997年我国
A.经济增长率进一步提高
B.经济运行的平稳性增强
C.经济增长率领先于世界
D.经济实力得到显著提高
4 . 中国的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按照深化程度大致可划分为两大阶段,参照下表,对这两大阶段的解读正确的是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
特征感性发展阶段:实验性、探索性破坏旧体制理性推进阶段:系统性、主动性制度创新
A.从时间看,1984年是两个阶段的重要分水岭
B.从历程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第二阶段全面展开
C.从理论看,第二阶段正式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从内容看,理性推进阶段着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现代化既有世界现代化历程的共性,又有自己的突出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是在传统农业文明的基础上被迫开始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传统和现代的关系特别复杂。……一般来说,在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传统因素对民主化有较多的阻碍作用。基本上处于现代化的对立面。……在经济思想和经济素质方面,则存在着对现代化的潜在适应性。
材料二 中国的现代化是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下开始和展开的,两者几乎并肩而行,因而使得现代化的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变得特别复杂。……(表现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和变被动为主动的特点。
材料三 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既需要有一个具有强烈现代化意识的权力集中的政府来领导,也需要有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奋斗,还需要利用国外的有用资料。关键在于三个方面的合理结合。……在1949年之后,……政府的现代化意识和领导力量大大加强,曾显示了它的实力。                                                     
——以上均摘自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现代化起步之时呈现出的突出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外因是如何“通过内因起作用和变被动为主动的”。     
(3)据材料三,指出推动新中国现代化快速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它在过渡时期的现代化建设中显示了怎样的“威力”?     
(4)据上述材料,说明作者研究推动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因素时所采用的基本史观。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对当今现代化建设有何重要启示?
2016-12-12更新 | 99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山东济宁市高考模拟02文综历史试卷
6 . 股票既能为经济发展募集到资金,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但是股票的分红也会导致人们的投机和贪婪,造成血本无归,给经济带来危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导致欧洲社会出现重大变革。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业经营方式也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1)材料一中新航路开辟给欧洲社会带来了哪一方面的“重大变革”?结合材料和
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变革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材料二   1609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到17世纪中叶,阿姆斯特丹已经成为欧洲的股票交易中心,阿姆斯特丹也被誉为“17世纪的华尔街”。
——《大国崛起 荷兰篇》
(2)依据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上半期荷兰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股票交易中心的历史背景。
材料三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投资银行在企业债券和股票的发行中发展壮
大,又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筹集资金。铁路公司是美国第一批从外部获得资本的公司,英国人、德国人和法国人大量购买美国铁路股票。……没有投资银行的帮助,从来没有一个私人企业能够如此迅速地筹集如此巨大的资本。……股票市场因为股份公司的大量出现而发展,股票的上市,又产生兼并和并购企业的动机。例如查尔斯·范林特成功的完成了美国橡胶公司的合并。
——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3)依据材料三,说明美国投资银行与股票市场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生产组织形式产生的影响。
材料四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和美国股市进入空前繁荣的时代,……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数百万普通居民争相购买股票的景象。在这段股票牛市的后期,乐观演变为疯狂,……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券交易所迎来了自成立112年来最为艰难的一个时期——大崩盘发生。
——秦义虎《金融的历史》
(4)依据材料四,指出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
材料五 20世纪80年代初,一部分企业也开始采用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资金,并组建股份公司。……随着股份制企业数量不断扩大,产生了对已经发行股票进行转让的要求。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股票集中交易市场的正式形成。……到1997年,通过境内外股票发行上市共筹集资金1293亿元,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姚遂《中国金融史》
(5)依据材料五,说明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部分企业发行股票的初衷是什么?并概括材料中20世纪90年代股票市场形成产生的积极意义。(不得照抄原文)
2016-11-27更新 | 2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天津河西区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