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表为1978——1984年我国种植业面积变化表。

年份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播种面积(万亩)

占总播种面积
(%)

播种面积(万亩)

占总播种面积
(%)

1978

180881

80.3

21660

9.6

1979

178894

80.3

22152

9.9

1980

175851

80.1

23882

10.9

1981

172437

79.2

26341

12.1

1982

170194

78.4

28191

13.0

1983

171071

79.2

26641

12.3

1984

169326

78.3

28932

13.4
根据材料,对1978——1984 年我国种植业面积的变化作出合理的解释。(要求:层次分明,从变化的表现、原因和影响等角度作答。)
2024-01-28更新 | 52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对民营企业重要性的认识逐渐深化,并不断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地调整发展民营经济的各种相关的政策,陆续出台了许多支持与引导民营企业良性发展的政策,有关部门也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来优化营商环境,不断为民营经济更加深入与健康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民营经济已经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王晓琦《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发展历程初探》

材料二   1979年,我国民营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还不到1%;2006年,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已经超过了50%。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解决了大量人口的就业问题,而且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财政税收等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注入了持久的活力。

——摘编自朱艳丽《新中国成立60年来民营经济发展的理性分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意义。
3 . 【个人命运与时代脉搏】

材料   年广久(1937—2023),一生三次进监狱,关于他的事件,被收录到《邓小平文选》当中。 他凭借着一个铁锅一把铲子,1976年就已经是百万元户。 在改革开放之初,个体户的他曾引起激烈讨论——成立公司、注册商标、“个体户”雇佣工人。他还被称作“中国第一商贩”,曾入选“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

年广久主要经历

主要时间主要事件
1937 年出生于安徽省怀远县一个贫寒农家,9岁起随父街头叫卖
1963 年因贩鱼被判“投机倒把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
1966 年因为卖板栗被判“牛鬼蛇神”,被关了20多天
1972 年转向经营瓜子
1979 年注册“傻子瓜子”商标
1980 年邓小平第一次提到“傻子”,就对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给予肯定,并对一些人就姓“社”姓“资”的争论,表示要“放一放”和“看一看”
1984 年邓小平第二次提到“傻子”,“还有些事情用不着急于解决,前些时候那个雇工问题呀,大家担心得不得了。……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
1991年因公司经济问题被判流氓罪,判处有期徒刑3 年。但1 年后因经济问题不成立而获释
1992 年邓小平第三次提到“傻子”,“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 100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像这一类问题还有不少,如果处理不当,就很容易动摇我们的方针,影响改革的全局。城乡改革的基本政策,一定要保持长期稳定”
2018年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中
2023 年1 月 11日,因病医治无效在芜湖逝世,享年 86岁

——摘编自陶蓓蓓《叙事见人:统编教材中国现代史教学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年广久“投机倒把罪”做出历史解释。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邓小平多次提到“傻子瓜子”的原因,并对年广久“跌宕起伏的一生”进行简要评析。
2024-01-25更新 | 25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八县市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刘鸿生是近代中国具有强烈的同业合并意识并成功付诸实践的企业家。他在1927年到欧美各国游历时深感其同业联合之发达,便力图仿效,组建行业托拉斯。1930年,在面对国际火柴托拉斯瑞典火柴公司摧毁性竞争之下,刘鸿生成功促成江浙实力最强的鸿生、中华、荧昌三家火柴公司合并为大中华火柴公司。到1930年,该公司火柴产额占全国火柴产额的26.13%。1930年11月,瑞典火柴公司也被迫与其达成共同协定售价和销额的妥协。

——摘编自江满情《论刘鸿生的同业合并思想及其实践》

材料二 1978年,四川省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确定企业在增收基础上,可以提取一些利润留成。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国有企业改革转向实行国家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的“两权分离”。1986年,国务院提出推行多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给经营者以充分的经营自主权。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1994年开始试点。

——摘编自陈清泰主编《重塑企业制度:30年企业制度变迁》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中华火柴公司实行“同业合并”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1978年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近现代企业改革一“合”一“分”产生的共同作用。
2024-01-2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下图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人口迁移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结合材料,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人口迁移的态势,并分析其原因及影响。
2024-01-21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宋之际,北方战乱的影响与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促成了我国历史上继西晋、唐中期以后第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在中国历代的人口分布上,北宋末年首次出现南北均衡。此后,南方的人口优势逐步确立,南方经济明显领先,经济重心不可逆转地远离了北方,南盛北衰的局面完全确立。元明清时期,这种趋势继续发展。

——摘编自章开沅《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中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在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持续增长,从1982年的657万人增长到2010年的2.2亿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上海、广州和北京等城市的当地常住居民中,约40%是流动人口。2010年全国流动人口中约有1.5亿人来自农村,省内流动人口中有54%来自农村,跨省流动人口中则有近82%来自农村。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珠三角地区吸引了全国大量劳动力流入。东莞、深圳、中山等城市的流入人口数量已占常住人口的一半以上。21世纪以来,长三角地区流入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珠三角地区,其中以浙江流入人口增长幅度最大。

——摘编自郑真真、杨舸《中国人口流动现状及未来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次人口南迁的表现,并分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及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朝时,政府征收“产钱”的基本思路与宋朝的“宅税”(也称“屋税”,将各类房产分成10等进行征税,充分考虑不同房产的地段、价值、收益等因素,分别确定其纳税比率)相同,它们都是按照房屋面积开征的税收。明朝向城市和集镇商人开征的“房号税”,以临街铺面作为征税对象,按铺面间数逐月征收。该税种具有营业税、房地产税的双重特征。万历十九年(1591年)巡视北城御史邵以仁奏:“夫京师之民,原无恒产,止以居房为业,衣食不足,即致变卖,有数年而一更者,有一年而再更者,甚至不能一月居者,在五城有房号之征,在府县有税契之课,良亦苦矣。”可见,其税率还是比较重的。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规定:“凡买卖田宅头匹赴务投税,除正课外,每契本一纸,纳工本铜钱四十文,余外不许多取。”后来改为按契约标示的价值征收,涉及房地产交易的“征其值百之三”。《大明律》规定,在房地产交易中不订立契约并按律纳税者,一经查实,其交易款项的一半要充公。《大清律例》则规定,典卖田宅而不缴税者,除将一半交易款收缴至官府外,还要对当事人处以“笞五十”的刑罚。

——摘编自陈忠海《中国古代的房地产税》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我国征收房地产税的相关宣传内容,如表所示。

相关宣传内容出处
征收房产税,有利于运用税收经济杠杆促进房屋管理,提高房屋的使用效益,有利于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配合房产政策的改革,有利于调节收入,并且为实行按照税种划分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级财政管理体制创造了条件财政部税务总局《房产税宣传提纲》(19869月)
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是为了合理利用城镇土地,调节土地级差收入,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加强土地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第一条(19889月)
开征城镇土地使用税的主要作用是:有利于促进合理、节约使用土地;有利于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有利于理顺国家与土地使用者之间的分配关系;有利于促进地方税体系的建立……国家税务局《城镇土地使用税宣传提纲》(198811月)

199312月,国家税务总局在《工商税制改革实施方案》中设计了房地产税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适当提高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税额标准,扩大征收范围,适当下放管理权限;对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对中国公民和外国人实行统一的房产税标准;等等。但相关改革措施在1994年税制改革中并没有出台。

——摘编自刘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房地产税改革的简要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明清时期房地产税征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80年代我国征收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的共同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94年我国统一房地产税改革未能落地的原因。
2024-03-18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2年著名华侨实业家张弼士为实现“实业兴邦”的梦想,先后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建立了张裕葡萄酒公司。该公司采用欧洲现代酿酒技术生产优质葡萄酒,建立了窖内恒温为摄氏11度的亚洲唯一的地下大酒窑,它是我国最早采用现代科学技术酿造葡萄酒的大企业。1912年孙中山先生为张裕葡萄酿酒公司题词“品重醴泉”,以示嘉勉;1915年,在为庆祝巴拿马运河竣工而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商品博览会上,张裕葡萄酒公司送展的“可雅白兰地”、“红葡萄”、“雷司令”、“琼瑶浆”(味美思)一举荣获最优等奖和4枚金质奖章,“可雅白兰地”因此而命名为“金奖白兰地”,成为世界名牌。这也是中国商品首次在国际上获得的殊荣。

材料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张裕公司成了一定国有企业。……1994年公司进行了企业制度改革,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7年,“张裕集团有限公司”挟品牌优势,成功发行8800万(B)股,成为国内同行业中首家上市公司,2001年张裕与世界葡萄酒巨头卡斯特集团合作,加速了张裕与国际化接轨的步伐。……


(1)“张裕”建立后,仅用二十几年的时间,就发展成世界著名企业,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功发展的原因。
(2)根据张裕公司的变化分析国企改革的意义。
2023-12-2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检测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收入农村(家庭收入)17.6%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8.0%
消费水平农村8.9%
城镇4.5%

——摘编自《中国经济年鉴》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钢产量迅速增长,1983年达到4002万吨,1986年达到5205万吨,至2002年达到18224.89万吨,钢产量已经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2002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2001年增长39.30%,2002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比2001年增长33.82%。钢材品种结构继续改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特殊品种和高附加值品种大幅增加。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等

目前,我国实行经济开放政策,争取利用国际上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经济。这一政策已开始有些效果。但是,从发达国家取得资金和先进技术不是容易的事情……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

——邓小平《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1982年)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两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一、二中历史现象产生的政策性原因。
2024-02-25更新 | 3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丰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材料一   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

——摘编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全国工业总产值所有制结构图(改编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革?这种变革主要针对什么问题?它是否意味着所有制的根本改变并说明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什么变化?它表明所有制转变的方向是什么?这种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2023-11-28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甘肃河西成功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