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于明代中叶完成地理大发现,开通了中欧直接贸易海路,中国制成品出口和贸易顺差迅猛增长,从英吉利海峡到东非沿岸,从美国切萨皮克海湾到墨西哥阿卡普尔科,出土文物和海底沉船中的中国瓷器、纺织品都在无声地向人们诉说着中国古代手工业曾经有过的辉煌。由于……中国手工制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方才逐渐削弱以至消失。

——《中国制造业的“金牌”成色不足》

材料二   下图为中国、美国、英国、德国的制造业产值在世界上的比重变化趋势图。


材料三   中国各年进口、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进口出口
机器及大工具原料及建筑用品消费品原料直接消费资料合计农产品矿产品手工制品机器制品合计
18930.67.813.078.610015.681.82.6100
19101.516.117.065.410039.10.741.418.8100
19203.225.316.954.610036.43.739.420.5100
19303.723.217.355.810045.14.630.619.7100

——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四   1998年中国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比重上升到88.8%,出口额达1615.7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35.7倍,其中机电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36.2%,连续4年超过纺织品,成为中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2008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8229.3亿美元,增长17.3%,占当年我国出口总值的57.6%。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增长13.9%;机械及设备出口增长17.5%。高新技术产品(与机电产品分类有交叉)增长13.1%。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图示中代表中国和英国的分别是那一条?代表中国和英国的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93—1910年间中国进口的生产资料比重和出口的机器制品比重都有一定的增长反映了中国经济领域的怎样情况?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四,说明中国主要出口商品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习的知识说明发生变化的原因。
2019-08-11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上学期历史周练试题
2 . 对下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图:新中国改革开放后务工迁移量与产业(就业)结构及城镇人口比重
A.务工迁移量与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状况相一致
B.务工迁移量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工业化发展与停滞
C.20世纪80年代末务工迁移受国家政策调整影响
D.21世纪初迁移返乡趋势的出现抑制了城镇化发展
2022-12-16更新 | 220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学业水平测试中国近现代史选择题专项训练
3 . 如表为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状况表(单位:亿元)。如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年份出口交货值直接出口值自营出口值
1995年623553941051
2001年959978554046
A.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B.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C.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D.对外贸易结构趋向于合理
2023-09-2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基地大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公有私耕”的传统村社农民反而比具有一盘散沙特征的“小私有者”更难集体化,与斯大林的设想相反,传统村社的自治功能与“集体主义纽带恰恰成了农民拥有的组织资源,使其更能抵制来自外部的强制。从宰杀大半牲畜的消极抗拒,到出现70万农民卷入的“斯大林的农民战争”。

——摘编自卞悟《公社之谜——农村集体化再认识》

材料二 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长期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生产队,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就全国而论,在社会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商业和集体农业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是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

材料三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歌曲《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斯大林推行农业集体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做了怎样的调整? 这种调整有何作用?
(3)“春天”的内涵是什么? 材料中崛起的“座座城”指的是哪几个城市?(写全得分)面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的发展趋势,举两例我国采取过的应对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从经济政策的调整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任一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础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叫做‘自力更生’,我们是主张自力更生的。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力。”       

——唐山、朱向东《毛泽东自力更生思想初探》

材料二   “……我们谈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讲了个‘大有希望’,不是‘中有希望’,更不是‘小有希望’……几亿劳动群众,工人农民,他们现在感觉得心里通畅,搞大跃进。……这一干起来,今年粮、棉差不多增产一倍……钢铁可翻一番……明年粮食总产量可能超过一万亿斤,钢铁明年可能超过两千万吨。总而言之,明年是基本赶上英国。十五年计划,两年基本完成。谁能料到?这就是群众的干劲的结果……”

——1958年9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   对外开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在科学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顺应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提出了一系列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政策与构想。

——张先亮《论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

材料四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就要善于学习,大量取得国际上的帮助。要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先进设备,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               

——节选自《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建国初期,毛泽东提出自力更生方针的背景是什么?
(2)从材料二中看,毛泽东是基于什么认识发动了“大跃进运动”的?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毛泽东的认识有何依据?这场运动为什么会酿成一场灾难?
(3)结合材料三、四分析邓小平是基于什么认识作出了对外开放决策的?
(4)据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处理好哪两对关系?
2020-02-07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是全球华人共同守岁祈愿的一场文化盛宴,反映了百姓的鲜活人生和时代的发展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开心的锣鼓敲出年年的喜庆,好看的舞蹈送来天天的欢腾,阳光的油彩涂红了今天的日子哟,生活的花朵是我们的笑容。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今天是个好日子,打开了家门咱迎春风。

——1998年春晚歌曲《好日子》

材料二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主题(节选)

年份主题
1983年举国除夕万家欢,共品春晚头道餐
1993年欢乐、祥和、自豪、向上
2002年祖国颂、社会主义颂、改革开放颂
2018年喜庆新时代,共筑中国梦

——资料来源:央视网

材料三   中国国际电视台英、西、法、阿、俄频道以摘播方式,通过198家海外媒体,在149个国家和地区落地播出。通过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多终端多渠道,海内外收看春晚的观众总规模达11.31亿。

——《人民日报》2018年2月17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党和政府为了让城乡群众过上“好日子”所采取的主要改革措施,指出九十年代的中国在开放领域进一步“打开了家门”的重要标志。
(2)材料二中,1993年春晚主题的“自豪、向上”,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进入新阶段的主要标志。2002年春晚再次歌颂了改革开放的成就。回首2001年,我国为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在对外开放方面又有何重大突破?
(3)据材料三,概括春晚作为文化盛宴走向世界的主要原因。综上所述,谈谈改革开放与以央视春晚为代表的文化现象之间的关系。

2018-05-01更新 | 10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第二学期历史周末练习(四)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93年1月到1740年6月,北欧瑞典货船“哥德堡号”开始首次广州之行。

“哥德堡号”复原图

18世纪中期“哥德堡号”来华航线
材料二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第二阶段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

——选编自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材料三资本主义的扩张……揭开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序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第一、第二产业革命的相继发生,交通运输和电信通讯手段的进步,资本主义的扩张活动使全球各地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和密切,以欧洲资本主义列强为中心的统一的世界经济市场已基本形成。

——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哥德堡号”到东方的航路早在15世纪就已开通,为这条航路的开通做出过贡献的航海家是哪两位?
(2)材料二中的“1492年”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时间,以此为代表的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二提出了把全球化分为几个阶段的观点,按此观点,材料三所述应属于第几阶段?据材料三,指出促成“世界经济市场已基本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4)世界市场的形成给近代中国带来巨大冲击和影响,分析指出近代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的原因。
(5)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后,中国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采取了许多积极的举措。请结合所学,指出这一阶段取得的成就。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采取了两种建交方式,一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除了南斯拉夫)采取承认即是建交的方式,二是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先谈判后建交的方式,“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关于对待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态度,1949年12月,毛泽东针对缅甸要求与新中国建交的问题指出,要先谈判后建交,认为这是“完全必要的,对一切资本主义国家都应如此”。
——任晓伟《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对国际政治的认识演进和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采取的建交方式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种特点带来的影响。
材料二 朝鲜战争于1953年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使中国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上述的不利形势。……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原则的最终形成和确立。
——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原因。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观点的理解。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外交已经出现一些转型迹象,而且越来越明显。其核心是由普通外交转变为大国外交,由弱势外交转变为强势外交,由消极被动外交转变为积极主动外交。
——刘胜湘《中国外交的周期性、波动性和趋势性与外交转型》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外交“转型”的时代背景及外交建树。
材料四 2014年中国外交,从索契冬奥会拉开序幕,又从欧洲开始演出第一幕。3月22日至4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飞往亚欧大陆桥的那一端。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国事访问,出席在荷兰召开的核安全峰会,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11天,84场活动。
——《人民日报:习近平访欧架起中欧友谊之桥》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当今中国的外交转型有何建议。
2016-12-13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江苏省东台市三仓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1950年起到2008年的58年历程中,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从12亿美元到200亿美元用了29年。从200亿美元到2万亿美元用了29年,其中,从200亿美元到5000亿美元用了23年,从5000亿美元到2万亿美元用了6年,2002~2007年6年间,进出口贸易总额合计已超过1979~2001年的总和。

材料二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统计表(单位:百分比)

年代1978198519862007
初级产品53.550.536.45.1
工业制成品46.549.563.694.9

材料三   我国出口工业制成品结构示意图(单位:百分比)


材料四   2007年我国出口贸易方式情况(单位:亿美元)

项目金额比重(%)
贸易方式一般贸易5385.844.2
加工贸易6176.550.7
其他贸易617.85.1

——以上资料均出自国家统计局、商务部网站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出口贸易总额后29年比前29年增速较快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2002~2007年间进出口贸易飞速增长的主要国内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三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形成这种趋势的主要国际因素。
(3)据材料三、四,我国对外贸易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应对?
10 . 与时俱进的国家治理体系彰显中国智慧,推动民族复兴与国家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现代化的最初启动可以上溯到十九世纪60年代的自强运动。从十九世纪后期的世界发展来看,以内燃机和电动机带来的“电工技术革命”正以新的力量推动现代化的第二次浪潮。从国内形势来看,这时正处于一次全国性农民运动的平息和社会恢复时期,对外贸易大都是顺差,对外关系也有新近的调整(只有中法关系趋于恶化)。这正是幸存的清王朝得以推动改革的有利时机。在陈腐土壤上,嫁接若干近代工业的植株,其前景虽然未必美妙,但启动了中国早期由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工业化进程。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邓小平在1985年指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探索了中国怎么搞社会主义。”目标确定了,从何处着手呢?就要尊重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搞两个开放,一个对外开放,一个对内开放。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20世纪90年代初受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等国际局势的影响, “左”的思想在中国国内开始抬头,否定改革开放的观点也开始出现。1992年,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等地,发表了备受关注的“南方谈话”。

——李君如《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

材料三   《脱贫攻坚战以来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变化情况表》


——《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十九世纪后期中国“自强运动”面临的有利时机。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资产阶级为改造中国而进行的政治实践和思想运动(只写事件名称,无需展开)。
(2)依据材料二概述邓小平关于对外开放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方谈话”后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新举措。
2024-03-2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红桥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