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两极格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疫苗与人类社会。某校同学进入医院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其中一组同学被分到了“疫苗与人类社会”的课题组进行医疗社会史的研究。
(1)协助小组成员将以下疫病与其有关的历史影响进行配对。
①鼠疫
②天花
③流感
④斑疹伤寒
⑤疟疾
A.该疫病全球大爆发,被认为是导致一战结束的原因之一。
B.该病在中世纪欧洲的爆发被认为动摇了基督教会权威的原因之一。
C.东晋葛洪著《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对该疫病的治疗作用。
D.该疫曾席卷尼罗河沿岸,法老木乃伊面部留有该病所致的瘢痕。
E.该疫病直接导致拿破仑帝国在俄国的战争失败。20世纪早期该病在苏俄(苏联)与波兰大流行,数百万人死亡。

从历史上看,说服人们接种疫苗对于控制疾病同样重要。小组同学以牛痘疫苗在印度的推广及其影响为例再行研究。

材料一   1802年,英国医生在孟买成功为一名女童接种了牛痘疫苗。于是,牛痘疫苗开始在印度推广。英国在印度推广牛痘疫苗有□□□□的考虑。一方面,天花对在印度的白人士兵和平民有严重的威胁。另一方面,英国殖民者将牛痘疫苗视为展示善意的方式,认为牛痘疫苗是印度教视为神圣的牛的产物,印度人肯定会积极接种,殖民政府将由此获得仁爱的声誉。

——摘编自《冲突与妥协:传统文化与英属印度牛痘疫苗的推广》


(2)材料□□□□缺失部分揭示出英国在印度推广牛痘疫苗的动机是(     
A.维护商业利益B.弘扬人道主义C.巩固统治需要D.发展医疗实验
(3)依据材料、联系所学,推测英国殖民者认为在印度推广牛痘接种并非难事的理由(五选三)(     
A.牛在印度的神圣性会在宗教层面助力民众接受牛痘的接种
B.殖民当局维护民众生命健康权利有助于大家接受疫苗接种
C.牛痘疫苗已经被证明对防治天花病毒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
D.英殖民者可借助其在印度的行政管辖权推动推广牛痘种植
E.印度社会公共卫生观念日益深化传染病预防意识深入人心

材料二   牛痘疫苗并未得到印度公众的认可,推广进程异常缓慢。为此殖民当局做了以下三个改进措施:

①印度官方报纸上刊登了一封署名“英国人维伦邦”的来信,强调印度古代医神檀梵陀利的文献中记载了牛痘接种法。

②孟买颁布规定:本地出生的婴儿6个月内必须接种牛痘疫苗,否则父母将被处以6个月监禁或1000卢比罚款。

③当局采用动物疫苗以替代人源性疫苗并且着力研究有效的疫苗保存技术。

——摘编自王磊、申向洋《冲突与妥协:传统文化与英属印度牛痘疫苗推广》


(4)材料二反映出英国殖民当局在牛痘疫苗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双选)(     
A.印度传统文化的阻碍B.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影响
C.民众对当局的不信任D.国大党激进派的强烈反对

小组同学最后以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成功为例,深入探究疫苗如何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材料三   美国专家认为弱化活毒株的脊髓灰质炎疫苗(OPV)的效果比灭活疫苗要好,但在美国检验该疫苗的现实人员条件不够。而同时,在苏联该病的发病率正急剧上升。1956年,苏联派人前往美国进行相关交流。同年,美国派科学家与苏联共同进行疫苗试验。1959年,苏联使用美国疫苗(OPV),在全苏1000万名儿童身上进行安全性试验,大获成功,几年后苏联根除了该病的威胁,这也推动了美国大规模的疫苗临床试验。

——摘编自孔维琴《美苏疫苗合作及其当代启示》


(5)根据材料,联系时代特征,说说你对当时疫苗临床试验获得成功的认识。
2024-03-2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探究马歇尔计划。

有学生了解到马歇尔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通过搜集到的有关各方对马歇尔计划反应资料,尝试总结历史探究的路径。

步骤一

为探究该问题,他首先查找到以下漫画。

材料一   各国有关马歇尔计划的漫画



(1)上述漫画可反映哪几方对马歇尔计划的不同态度?

步骤二

考虑到这些漫画略显单薄,于是他又搜集到19476月各方对马歇尔计划反应的材料。

材料二   法国总统:“法国人民将毫不迟疑地接受援助欧洲的复兴计划;法国军队将毫不迟疑地推动计划的顺利进行;法国政府将毫不迟疑的支持美国政府的决策。”

材料三   苏联外交部长:“苏联方面强烈怀疑,美国方面真的会全身心的制定一项有利于欧洲的计划吗?”“苏联方面怀疑,美国不会借此计划趁机干涉西欧国家内部的事务吗?”“从我个人观点出发,我很担心苏联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之后会脱离社会主义。”

苏联驻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三国大使转告三国政府,苏联同意他们想要参与马歇尔计划的要求。

——摘编自张盛发《苏联对马歇尔计划的判断和对策》


(2)材料二能印证材料一中哪几方的反应?
(3)通过上述材料,该学生发现苏联和东欧国家对马歇尔计划的反应是有变化的。请说出这一变化。

步骤三

接着,他又从搜集到得以下两则材料中,引发了进一步思考。

材料四   马歇尔这项计划的“副导演”理查德比斯尔:“(我们)十分清楚,马歇尔计划从来就不是完全利他性质的。我们希望,加强作为大西洋联盟成员国的西欧国家的经济实力,最终能使他们负起防务责任,以支持冷战。”

——《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

材料五   1949年,作为马歇尔计划对立面的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正式成立。该组织提出在平等基础上……以实现东欧各国与苏联更广泛的经济合作。

——《经济互助委员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组织?》


(4)材料四、五为探究马歇尔计划提供了哪些新视角?

步骤四

通过上述学习过程,该学生对探究历史事件的路径有了一定的了解。


(5)归纳史料搜集、运用等方面的若干路径。
2023-04-08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亚非拉民族独立与崛起的历史贯穿整个世界近现代史时间线,尤其是二战结束后,亚非拉各民族国家独立浪潮风起云涌。以下是某社团小明同学从多元视角出发解读上述主题的学习成果。

视角一

材料一 “我(戴高乐)做出这样的决定是无奈的痛苦,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要在那些地方移交我们的权力,卷起我们旗帆,合上这部伟大的历史,是一种多么痛苦的精神上的考验。

——摘编自戴高乐《希望回忆录》

注:《希望回忆录》是法国总统戴高乐退出政坛之后写成的回忆录,其回忆的内容主要针对冷战时期

材料二:伊梅斯(英国最后一位某殖民地总督的助手:1947年3月的口口口 是一艘舱中满载弹药而在大洋中着火的船。当时的问题是在大火延烧到弹药之前把火扑灭。事实上,除了像我们所做的那样去做以外,在我们面前并无选择的余地。

——摘编自[英]帕姆·杜德《英国和英帝国危机》等

1.材料一戴高乐所说的“那些地芳”最有可能包括的殖民地当指(     
A.巴西B.印度C.阿尔及利亚D.阿兹特克人国家
2.结合材料二“满载弹药而在大洋中着火的船”的描述,口口口处当指殖民地
A.巴西B.印度C.阿尔及利亚D.阿兹特克人国家
3.材料二中“把火扑灭”的最终结果是英国
A.同意印巴分治B.允许成立国大党
C.废除食盐专卖D.制造阿姆利则惨案
4.殖民者面对殖民地问题流露出“并不是随心所欲”“并无选择的余地”的情绪下列对这些情绪产生原因解释正确的是(双选)(     
A.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促使英法殖民当局主动认识自身殖民政策的危害进而改弦易辙
B.殖民地人民的斗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殖民势力,得到了新兴独立国家的广泛支持
C.英法殖民当局在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趋势前,对调整殖民政策举棋不定
D.英法殖民活动耗费无数,引发国内反战呼声,国际形象严重受损,被迫改变自身困境

视角二

材料三:广大亚非拉国家,长期遭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他们取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但都还面临着肃清殖民主义残余势力、发展民族经济,巩固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他们是推动世界历史车轮前进的革命动力,是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特别是超级大国的主要力量。

——节选自邓小平在联大第六届特别会议上的发言

材料四: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会穷国愈穷”。

——摘编自徐广文《经济全球化的研究视野》

5.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说说广大亚非拉国家在崛起中还面临哪些问题或挑战?

视角三

小森同学认为除了以上两则视角,还应该考虑第三个视角:冷战时代的宏观视角。为此他找到了中美教科书中关手冷战史部分的相关内容进行比较研究,做了如下的整理:

版本
标题名
中国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下》美国麦格劳一希尔版本《世界历史》
单元标题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六单元:走向全球文明,1945——至今
章节标题
27章:冷战和战后的变化,1945—197028章:现代西方世界,1970—至今
课标题(节)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第1节:冷战的发展
第1节:苏联的衰落
一级子目标冷战与两极格局冷战的发展与多级力量的成长两极格局瓦解超级大国的对抗冷战的对峙压力下的苏联戈尔巴乔夫和改革
二级子目标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华约北约、德国分裂苏联入侵阿富汗、《中导条约》、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分裂、朝鲜战争军备竞赛、柏林墙、古巴导弹危机、越南和多米诺理论冷战强化冷战
终结

资料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下)和麦格劳一希尔版本《世界历史》高中历史教科书

6.除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东欧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等内容外,表格①处有关多极力量成长中的史实还应包括(双选)(     
A.柏林危机B.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C.欧共体成立与发展D.日本经济“起飞”
7.你如何理解“亚非拉崛起”的内容在两本教材冷战板块中表述的不同“待遇”?
2023-02-20更新 | 142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青浦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