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谬力本业,耕织致乘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忽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埤)。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帝(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有大文笔,马上田授,及其成也,不改……

——《魏书高祖本纪》

(1)《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     
A.允许工商业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2)“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隶)”体现了商鞅变法哪项内容(     
A.废除井田B.奖励耕织C.重视商业D.奖励军功
(3)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史实叙述,错误的是(     
A.下令禁止在朝廷上说鲜卑话和穿胡服,通用汉语、汉服
B.仿效汉族体制改定官制和律令
C.尊崇孔子,实行礼制,提倡以孝治国
D.将都城南迁至长安
(4)根据材料二的记载,可以看出促使孝文帝进行汉化改革的主观原因是(     
A.加强自己的统治B.仰慕汉族文化C.促进经济发展D.加速民族交融
2023-11-06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商鞅变法使某国由弱变强,后来居上。某国位于如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2022-11-3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周练历史试题(7)

3 . 四、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材料一:战国商鞅方升及铭文


左壁刻:“(秦孝公)十八年,齐率卿大夫众来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底部刻: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诏书:“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摘自上海博物馆的相关介绍

材料二:关于商鞅变法

(商鞅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商君死,……秦法未败也。

——《韩非子·定法》

材料三:“魏之先(祖),出自黄帝轩辕氏。黄帝子曰昌意,昌意之少子受封北国,因以为号。”

——《北史·魏本纪》

材料四:关于戊戌变法变之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

——梁启超《变法通议》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材料五:关于改革开放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于对人民群众的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7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5%……现在,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途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12月18日)

1.材料一体现的商鞅变法内容是(     
A.废除井田制B.奖励耕织C.统一度量衡D.建立县制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秦始皇在商鞅方升上再次篆刻铭文说明了什么?
3.年号源于中国纪年法,下列变法名称中含年号的是(     
A.孝文帝改革B.戊戌变法C.庆历新政D.张居正变法
4.材料三中的“魏”当指(     
A.西周时的魏国B.战国时的魏国C.三国时的曹魏D.北朝时的北魏
5.改革开放初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外交成就,包括(     
A.参加万隆会议B.中美正式建交
C.加入世贸组织D.发起上海合作组织
6.结合材料四和所学,分析说明戊戌变法时代背景。
7.基于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中国历代的变法和改革?
2022-11-12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而名地作矣。……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故不赏善而民善。   

——《商君书·画策》

材料二   盖君子之为政,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如其不能立法,而欲人人悦之,则日亦不足矣。使周公知为政,则宜立学校之法于天下矣;不知立学校而徒能劳身以待天下之士,则不唯力有所不足,而势亦有所不得也。

——王安石《周公》


(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善治者”的治国方略是什么?这对商鞅变法的结果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回答王安石认为实现“天下治”的方略。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变法中“立学校之法于天下”的具体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法治”效果的主要因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观察如图,图上标有①②③④四个地点。据此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周公在②地辅政,“制礼作乐”B.北魏孝文帝从③地迁都到②地
C.北宋和南宋的都城分别在①地和④地D.元朝的③地是当时的都城
2022-04-26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等级考)试题

6 . 材料一:“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商君鞅》

材料二:(孝文帝):“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魏书·咸阳王禧传》

材料三:“朕惟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极其流弊,必至门户纷争,互相水火,徒蹈宋明积习,于时政毫无裨益。即以中国大经大法而论,五帝三王不相沿袭,譬之冬裘夏葛,势不两存。用特明白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光绪帝(1898年)《定国是诏》


问题:(1)—(3)题单选。
(1)《史记·商君猎装》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
A.允许工商业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2)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史实叙述,错误的是
A.下令禁止在朝廷上说鲜卑话和穿胡服,通用汉语、汉服
B.仿效汉族体制改定官制和律令
C.尊崇孔子,实行礼制,提倡以孝治国
D.将都城南迁至长安
(3)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说:“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上鸡鸣而起,日晡乃罢,览阅奏章,犹不能尽。”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皇帝勤于政事B.政府部门尽忠职守
C.提倡官民上书言事D.撤并政府机构各部门
(4)根据材料和所学,概述商鞅和孝文帝进行改革内容和影响。
(5)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述《定国是诏》颁发的原因。
(6)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时代与改革的关系。
2022-04-21更新 | 207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5世纪末,迁往洛阳的鲜卑族王公贵族们纷纷改姓汉姓、改说汉语、改穿汉服,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缘于
A.商鞅变法B.文景之治C.孝文帝改革D.贞观之治
8 . 商鞅变法与国家治理。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有许多次,变法所处时代不同,其历史意义也不尽相同。


(1)请将下列左侧不同时期的改革与右侧的时代要求相对应(填写数字)
改革时代要求
A.商鞅变法1.为巩固统治,进一步适应民族交往交融发展
B.北魏孝文帝改革2.以变法实现富国强兵,适应社会大变动趋势
C.王安石变法3.缓解因冗官、冗兵造成的财政困难和统治危机
D.张居正改革4.国家刚经历剧烈的震荡和外敌打击,亟需自我拯救
E.戊戌变法5.为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并适应商品经济新发展的要求
F.清末“新政”6.为应对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探索救亡图存之路

材料一:令送粮无取僦(租赁),无得反庸(通“佣”),车牛舆重设必当名。然则往速 来疾,则业不败农。

——《商君书》(战国时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

(附译文:命令运送粮食的人不能花钱雇别人的车,更不准运粮车辆在返回时揽载私人 货物。车、拉车的牛、车在运粮时的载重量服役时一定要同注册登记时一致。如果这样的话, 那么运粮车就会去得迅速回来的也快,运粮的事就不会危害农业生产。)


(2)材料一体现的商鞅变法内容是(     
A.废除井田制        B.奖励耕织       C.奖励军功     D.建立县制

材料二:2002 年里耶出土的秦简记录了秦始皇时一条令文:“传送委输,必先悉行…… 急事不可留,乃兴徭。……田时也,不欲兴黔首”。

材料三:缪力本业,耕织致票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


(3)材料二、三能否对材料一进行佐证,说明理由?
2022-02-15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等级考)历史试题
9 . 某同学笔记上出现下表,他记录的是
颁布新法改革旧制
政治迁都洛阳官制汉化
社会奖励通婚改姓氏、禁胡服
文化礼乐祭孔禁胡语

A.平王东迁B.光武中兴C.诸葛亮治蜀D.孝文帝改革
10 . 商鞅变法与国家治理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有许多次,变法所处时代不同,其历史意义也不尽相同。
(1)请将下列左侧不同时期的变法与右侧的特征相对应(填写字母)

材料一   令送粮无取僦(租赁),无得反庸(通“佣”),车牛舆重设必当名。然则往速来疾,则业不败农。

——《商君书》(战国时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

(附译文:命令运送粮食的人不能花钱雇别人的车,更不准运粮车辆在返回时揽载私人货物。车、拉车的牛、车在运粮时的载重量服役时一定要同注册登记时一致。如果这样的话,那么运粮车就会去得迅速回来的也快,运粮的事就不会危害农业生产。)


(2)材料一体现的商鞅变法内容是
A.废除井田制   B.奖励耕织   C.奖励军功   D.建立县制

材料二   2002年里耶出土的秦简记录了秦始皇时一条令文:“传送委输,必先悉行……急事不可留,乃兴徭。……田时也,不欲兴黔首”。

材料三   缪力本业,耕织致票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


(3)材料二、三能否对材料一进行佐证,说明理由?

材料四

王安石卫鞅之于孝公,尽取秦法而更为之,尽取秦民而束缚驰骤之。虽甘龙辩说之烦,秦民言令不便者以千数,而鞅终不为沮,卒之国内大治,诸侯重足屏息,争西向而割地。
司马光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商)为相十年,人多怨之.—商君尤称刻薄,又处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4)概括材料四中,王安石与司马光对商鞅变法的看法。
(5)分析王安石与司马光对商鞅变法形成各自看法的原因。
2021-12-28更新 | 23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