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商鞅通过制定完整的法律来约束国民的行为。要求官吏“无宿治”,治理各县事务的方式要保持一致,大臣不许离开秦国去他国。强调民众要依靠耕战求得官爵。在基层实施什伍连坐制度,在军队中“连以五、辨之以章,束之以令”。最终实现“强霸孝公,后世遵其法”。

申不害相韩时强调“术”治,要求君主依照群臣的官职进行监督,大臣在其位要谋其政。强调“明君如身,臣如手……君操其柄,臣事其常”。君主不能轻易暴露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做到“独听、独视、独断”,这样臣下无法根据君主喜好投机,自身错误就会显现。申不害相韩十五年,无人犯韩。

——摘编自唐冰开、熊萌《商鞅变法与申不害变法对比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商鞅与申不害主张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商鞅和申不害变法进行整体评价。
2023-12-27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押广东卷第17题 中国古代史:不同时期的国家治理-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广东专用)
2 . 商鞅改革和梭伦改革都发生在人类的“轴心时代”,两次改革的目标和内容都有着本质区别,这就决定了其在制度法理、公民资格、政治参与等方面存在着根本差异。这两次改革
A.确立了东西方政治传统的基调
B.对于贵族特权的态度截然相反
C.都缩小了政治参与群体的规模
D.差异源于两人思想意识的差别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