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西汉贾谊在《治安策》中认为:“商君遗礼仪,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②1898年章太炎时任《昌言报》主笔,发表《商鞅》,认为:(秦统一)“非嬴政之能,乃商鞅变法之功”,秦行商鞅法,坚持“法治不变”,“奋六世之余烈,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中。”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国实施商鞅变法的必要性。

材料二   《商君书?画策》云:“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者也。能胜强敌者,必先胜其民者也。故胜民之本在制民,若冶于金、陶于土也”。 “强国知十三数:竟(境)内仓口之数,壮男、壮女之数,老弱之数,官士之数,以言说取食者之数,利民之数,马、牛、刍、稿之数。”……商鞅赋予了户籍特殊的意义,他主张上有通名,下有田宅,“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罪。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

——摘自陈小葵《论古代户籍制度与中国古代王权政治》


(2)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作用。
2020-07-02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高考河北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 . 商鞅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梯、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该统统毁灭。其实质是
A.思想文化专制
B.实现皇权至上
C.打击旧贵族的势力
D.加强中央集权
3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而言,可与商鞅变法相媲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二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一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 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跋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
(2)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迁都”对改革的作用。从材料看,孝文帝“改革之心”坚定的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
2019-01-30更新 | 2220次组卷 | 32卷引用:河北辛集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限时训练12、16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