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商鞅认为“欲农富其国者,境内之食必贵”。因此,他第二次变法时只向农夫普遍授田,对于从事商贾技艺者不授田,这些人需要靠购买粮食解决吃饭问题。商鞅推行的授田法(     
A.旨在维护宗法分封制度B.保护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C.导致商人操纵粮食价格D.突破“工商食官”局面
2 . 公元前356年进行的商鞅变法因其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且行之有效,取得了显著成效。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A.巩固君主专制B.维护井田制度
C.宣传儒家思想D.实现富国强兵
2022-07-04更新 | 1913次组卷 | 14卷引用:2022年江苏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氏族组织时代,以宗法制为内核的祭祀礼仪系统十分讲求身份层级的划分。这种礼俗间的分野、互斥,实则是贵族祭祀系统中的“位”(意为丛木标识的社祀)现菆象。庶民被拒于“位”外的同时,也造成了权力中枢同民间社会在意识管控结构上的隔菆阂、断裂。面对战国时代激荡的社会变局,商鞅吸纳秦地尚武的族群基因,他垫平贵、庶之分,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爵制下的秦国社会走入了臣民身份重新界定,阶层重新划分,国家专制权力得以成功介入基层社会,传统五等爵制维系下的贵族秩序变成了军功爵制下的新的信仰秩序。秦地的民间信仰也发生了由室家内祭向乡土外祀的转变,由宗族情感寄依转向了地域情感寄依,最终促成了郡县制帝国的形成。

——摘编自熊永《“菆位”于里社:战国秦地的民间信仰秩序统合》


(1)据材料,概括商鞅改革秦国爵制的措施,并说明爵制改革取得成功的社会基础。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爵制改革的积极作用。
2021-06-01更新 | 399次组卷 | 7卷引用:二轮拔高卷05-【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苏专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仲舒)“(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重为贪暴之吏,刑戮妄加,民愁亡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赭衣半道,断狱岁以千万数。”

——班固《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纯粹法家以富国强兵为目标,他们所采取的是国家本位,而不必是王家本位。他们抑制私门是想把分散的力量集中为一体以谋全国的富强,人民虽然受着严刑的压迫以为国家服役,但不必一定为一人一姓服役,因而人民的利益也并未全被抹杀,人民的大部分确实是从旧时代的奴隶地位解放了。商君正是这种法家的成功的代表。

——郭沫若《十批判书·前期法家的批判》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相关措施,并说明董仲舒的基本态度及意图。
(2)据材料二,简析商鞅的历史贡献。综合材料,指出影响历史评价的因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商鞅所以要废除井田制,一是当时有田唆查田,得悉农民多耕少报,挖少田岸。因此商鞅遂把阡陌(即大田岸)破坏,井田制度亦因之而废除了。且当时在政治上已由封建制度变为郡县制度,因此很自然地可以把大田岸大围墙加以铲除,遂化成大整块之农田。此外,有些地区土地狭小而人口密.由于当时已发明铁器耕田,农民便有能力垦殖较大面积之土地,便不必再受格子线之束缚。又如春秋晚期已有件……战国时代水利工程专家辈出,如魏文侯时有西门豹,魏惠王时有白主,魏襄王时有史起,秦孝文王时有李冰,秦始皇时有郑国。灌源工程兴建完成,灌溉比前方便,因而可照顾到更广阔的耕地面积了。

——改编自钱穆讲授《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废除井田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废除井田制的影响。
2021-03-03更新 | 174次组卷 | 3卷引用:二轮拔高卷03-【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苏专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轶开始变法,商鞅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决心推行变法.变法历时二^一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但是,那些受到打击、惩治的旧制度的既得利益者,却是“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秦孝公死后,商鞅被人告发“欲反”,被秦兵车裂而死.然而正如王充所言:“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材料二   公元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开始变法,力图“思除历世之弊,务振非常之功”,其推行的新法,正如王安石所言:“修吾政刑,使将吏称职,财谷富,兵强而已.”随着新法逐渐出台、实施,新法遭到朝内外一批守旧势力的攻击,他们不仅从新法的内容和效益上提出非难,而且在思想和道德上指责王安石“变祖宗法度”“以富国强兵之术,启迪上心,欲求近功,忘其旧学”.王安石被迫两次罢相.1085年,宋神宗去世,司马光出任宰相,改革派官员纷纷下台,最终新法被废除.

——分别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三、七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相同点和不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为例,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改革的历史认识。
2018高三下·江苏·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7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中国古代政治家们的改革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不断,法家思想在此时期形成较系统的理论,而秦国的商鞅变法,更是后人传承治世的先例。他在政治、经济上的各种法治改革措施不仅在乱世中把秦国治理的井井有条,成为“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的安乐社会,更是掀起了各国争相变法图强的浪潮。直到现在,其中的一些举措仍然对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

——《浅析商鞅变法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借鉴意义》

材料二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列宁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哪些举措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2)运用材料二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变法。

2018-04-16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届高三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历史

8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惩腐倡廉、弘扬正气是历代政治改革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吏明知民知法令也,故吏不敢以非法遇民,民不敢犯法以干法官也……吏知其如此,故吏不敢以非法遇民,民又不敢犯法。如此,天下之吏民虽有贤良辩慧,不能开一言以枉法;虽有千金,不能以用一铢。故知诈贤能者,皆作而为善,皆务自治奉公。

——《商君书•定兮》

材料二今给其俸,则清者足以息其滥窃,贪者足以感而劝善;若不班禄,则贪者肆其奸情,清者不能自保。难易之验,灼然可知,如何一朝,便欲去俸?淮南之议,不亦谬乎?

——《魏书•高闾传》

材料三“增禄不厚,不可责其廉谨”……“计赃钱不满一百徒一年,每一百钱加一等;一千流二千里,每一千加一等,罪止流三千里……徒罪皆配五百里外牢城,流罪皆配千里外,满十千即受赃为首者配沙门岛。”

——《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实现“知诈贤能者,皆作而为善,皆务自治奉公”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北魏吏治改革的目标和措施。

(3)据材料三,指出王安石是如何整顿吏治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当今“廉洁政治”建设提几点建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