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对历代帝王陵墓的保护是中国古代固有的文化传统。北魏孝文帝在恢复祭陵制度的同时,对汉、魏、晋诸陵的维护沿袭了魏明帝的做法,并以古代帝王祭祀的礼仪“太牢之礼”祭汉光武及明、章三帝陵。孝文帝这一做法旨在(       )
A.尊重历代的贤明君主B.传承和弘扬鲜卑族文化传统
C.彰显其人道主义情怀D.表明北魏入主中原的正统性
2023-08-08更新 | 937次组卷 | 17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北方自东汉末年以来,由于连年战乱,以致出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景象,土地抛荒的现象十分严重。北魏进入中原后,农业成为主要的经济形式。孝文帝即位后,希望农业不景气的状况有所改善,他一再号召:“务尽地利,使农夫外布,桑妇内勤”,然而天灾几乎连年发生,粮食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北魏统治中期,“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鲜卑贵族对土地的兴趣也愈来愈强烈,他们纷纷“就耕良田,广为产业”,民无田业的现象十分突出,农民失去土地,四处飘流,或转投豪族,成为荫护人口,或聚集山泽,成为绿林好汉。公元485年,孝文帝开始实行均田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实行均田制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均田制改革的积极意义。
3 . 有学者认为: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实践,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改革家;但他没有充分认识和考虑本民族的特点,没有对中原封建文化加以区分,既引起了鲜卑贵族的强烈不满和对立,也造成了鲜卑贵族的迅速腐化。由此可知,该学者
A.认为北魏灭亡源于孝文帝改革B.反对民族交融力主维护本民族特色
C.主张应辩证地看待孝文帝改革D.强调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的交融
2022-03-09更新 | 1080次组卷 | 23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史臣曰:有魏始基代、朔,廓平南夏,辟壤经世,咸以威武为业,文教之事,所未遑也。高祖……钦明稽古,协御天人,帝王制作,朝野轨度,斟酌用舍,焕乎其有文章,海内生民咸受耳目之赐。

——《魏书•高祖纪》

材料二   自孝文定鼎伊洛,务欲以夏变夷,遂至矫枉过正,宗文鄙武,六镇兵率多摈弃之,有同奴隶。边任浸轻,裔夷内侮。魏之衰弱,实肇于此。

——元朝马端临《文献通考》兵考三《兵制》

材料三   其私后魏之论者曰:魏之兴也,其来甚远。自昭成建国改元,承天下衰弊,得奋其力,并争乎中国。七世至于孝文,而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考其渐积之基,其道德虽不及于三代,而其为功,何异王者之兴!

——北宋欧阳修《居士集•卷十六》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三对北魏孝文帝及其改革的评价。
(2)研究北魏孝文帝及其改革时,你如何看待《魏书•高祖纪》《文献通考》《居士集•卷十六》的史料价值。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魏前期,以女性血缘祖先和自然神祇为主要祭祀对象,保留较多鲜卑旧俗。孝文帝将尧舜禹等华夏先祖及汉、魏帝陵纳入北魏祭祀,将道武帝确立的五庙制改为七庙制,不断完善宗庙祭祀,确立起北魏宗庙祭祀体系;大力祭祀华夏圣君、比干、孔子,以“孝”为核心的价值观成为孝文帝社会教化的思想武器;通过频繁仪式性祭祀活动,将华夏先祖移植到北魏政治土壤中,与拓跋血缘祖先互为表里,完成了北魏政权正统地位论证。孝文帝以拓跋氏宗子和华夏正统接班人双重身份进行祭祀,昭示其正统嫡传的合法性,成功确立了以拓跋氏君权为核心的统治秩序,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控制,推动了鲜卑族封建化。

——摘编自《北魏孝文帝祭祀活动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祭祀改革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祭祀改革的影响。
2021-05-11更新 | 193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6 . 下表内容是20世纪前期,部分教科书中有关孝文帝改革的论述。据此可知
时间教科书论述
1907年《中国历史讲义》自是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1913年《共和国教科书》鲜卑之同化中国,帝功居多
1928年《初中本国史》国中一切制度文物……至北齐北周之治制,则尤为隋唐治制之所本,于中国之贡献颇大
A.清末新政促进了教育变革B.社会进步传播了唯物史观
C.辛亥革命推动了民族交融D.时代发展丰富了史学观点
7 . 有史学家们称他“容圣天成,才能非凡”,也有说他是“夷狄僭伪,沐猴而冠”。他是
A.孝文帝B.冯太后C.商鞅D.秦孝公
8 . 某位同学在复习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整理了以下表格,表格内容因果逻辑关系对应准确的是
改革前的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A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农民耕种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B中原地区长期战乱,百姓流亡,以致“千里无烟”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C豪强地主隐瞒土地、人口,逃避赋税徭役设立三长制,推行均田制
D民族矛盾激化,威胁北魏统治发动对南朝的征讨
A.A
B.B
C.C
D.D
9 . “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下列历史事件与此评价相契合的是
A.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
C.澶渊之盟
D.岳飞抗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