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有学者指出,474年至493年,平城及其周边地区发生了43次自然灾害,其中旱灾10次,沙尘暴9次,霜、雹雪、冻灾害7次;与此同时,全国发生自然灾害116次,旱灾15次,沙尘暴15次,霜、雹、雪、冻灾害10次。材料可用于解释
A.北魏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B.北魏统治者迁都的必要性
C.平城地处边陲多种灾害并发D.平城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
2 . 下列对北魏统治者在统一了黄河流域后面临的局势的表述,错误的是(  )
A.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B.各民族的相互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C.社会矛盾相对缓和D.与汉族相比,鲜卑族的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3 . 485年,孝文帝颁布“罪己诏”:发生灾荒,“百姓无辜,横罹艰毒”,“天之所谴,在予一人”。 诏书从用人、吏治、刑法、赈济、赋役、人口、生产等七个方面对现实政治进行了深刻反思,提出了新的要求。此举旨在(     
A.巩固儒学地位B.推进新政实施
C.务求人事周洽D.标榜改革成效
4 . 北魏明元帝(409-423年)设中书学,以汉人索敞为中书博士,其学生“前后显达至尚书、牧守者数十人”。到孝文帝时,有记载的88位中书博士,只有一位是鲜卑贵族;42位中书学生,只有三位是鲜卑弟子。这些中书博士和中书学生“皆冠冕之胄”。北魏设置中书学意在
A.笼络汉族高门巩固统治B.教育鲜卑子弟全面汉化
C.模仿南朝建立门阀统治D.团结鲜卑贵族推进改革
5 . 北魏孝文帝在位期间曾多次发起关于“祭祀之礼”的讨论。太和十九年,朝集公卿,以“《周官》祀昊天上帝于圜丘,礼之大者”为文献支撑,取消了北魏的西郊祭天,祭天于南郊圜丘。之后,这一祭祀制度在北朝得到了继承。这一举措
①放弃了对鲜卑族崇拜天神的祭祀   ②是孝文帝推行汉族礼仪制度的表现
③是依据周礼进行的政治文化改革   ④有利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021-05-05更新 | 622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金兆梓《新编高中本国史》载:五胡入主中原后,“逐渐濡染华之文化”“直至鲜卑拓跋魏之孝文帝起,以华夏之礼教,改革其国俗,于是北方各族始在鲜卑统一局面之下而彻底汉化”。作者意在说明
A.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交融B.政权更迭激化了阶级矛盾
C.不同民族间文化优势互补D.少数民族完成封建化进程
8 . 北魏时期著名叙事诗《木兰诗》中有“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诗中的“天子”“可汗”同一人,但又分别是汉民族和游牧民族对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呼。这种现象反映出
A.诗人用词混乱,指代不清B.北魏时期民族交融加强
C.北魏政府有大量汉族官僚D.北魏已经统一黄河流域
2021·全国·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图1、图2为南北朝时期的文物图片,由此可知

图1 龙门石窟宾阳中洞浮雕北魏《皇帝礼佛图》 图2 河南邓县南朝墓出土“军人着绔褶”画像砖
A.北魏汉化改革彻底B.华夏认同观进一步发展
C.胡服更具有实用性D.民族交融助推服饰变迁
2021-04-20更新 | 351次组卷 | 7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3月历史试题(新课标Ⅱ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