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 道试题
1 .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下列事件的结果能够体现上述主张的有
①商鞅变法实行“废井田,开阡陌”
②王安石变法实行农田水利法
③1958年开始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1978年以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 . 王安石变法中,实施“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指的是
A.市易法B.农田水利法C.均输法D.方田均税法
2016-11-18更新 | 9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2011学年内蒙古包头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3 . 读史使人明智。回顾历史上的重要改革与改革过程中的争论,可以获得很多启示。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杜攀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
——《史记》卷68
材料二:今君实(司马光)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迁,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材料三:荣禄、王文韶还在慈禧召集的御前会议上说:“大经、大法自有祖宗遗训,岂容轻改。”他们还说:“议院设而废君,大逆不道之事更多矣……民主万不可设,民权万不可重,议院不可变通。”
——《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纲》第52页
请回答:
(1)材料一记述的争论发生于何时?争论的实质是什么?在这场争论之后,秦孝公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2)材料二中所说的“人主“是指哪位皇帝?王安石变法期间采取的措施为什么会引起一些人的“怨诽”?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与荣禄、王文韶等相对立的政治(思想)派别、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政治主张。
(4)为什么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总与争论相伴?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2016-11-18更新 | 2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Ⅱ历史卷
4 . 北宋中期社会问题日益严重,王安石在经济、军事、科举制度等方面推行新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王安石说:“保甲立,则亦所以使民不散;不散,则奸究固宜少”。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了保甲法主要是
A.抵御辽.夏的进攻B.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
C.减少政府开支D.巩固自己的权势
2.从王安石变法中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取土的旧制,改考经义策论,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
A.主要解决财政问题B.选拔人才更注重实用性
C.否定了科举制度D.根除了“恩荫选官”的弊端
3.王安石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 ……何治安之世存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下列各项评述,符合引文内容与史实的是
A.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他注重任人唯贤
B.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但变法用人不当
C.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他加强保甲制度
D.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但变法只重经济
4.“熙宁(宋神宗年号),青苗法取息二分,提举使复以多散为功,遂立各州定额,而有抑配(强制分派)之弊。”这段话反映出
A.政府积极帮助农民解除高利贷负担B.官吏以青苗法作为聚敛财富的手段
C.官吏不向农民提供所需贷款和种子D.新法打击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5.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唯恐不迨。”司马光的说法
A.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B.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现实问题
C.既是政治攻击也反映了客观问题D.只是代表了其个人的偏见
2016-11-18更新 | 8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Ⅱ历史卷

5 . “富强”是中国历代统治者施政的重要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二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饶”,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借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之成长。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商鞅变法使秦国“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的认识。

(2)王安石“信用贷款的办法”有哪些?

(3)有人认为王安石变法未完全做到“不加税而国用饶”。请你说明理由。

6 . 北宋中期,很多废弃的水利工程得以修复,大量的荒地辟成良田。与这一现象有关的是
A.推行青苗法B.实行募役法C.颁行农田水利法D.推行免役法
7 .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均以失败告终,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触动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而遭到强烈的反对B.用人不当,危害百姓
C.支持变法的皇帝过世,他们失去了支持D.保守派当政,坚决反对新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