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 道试题
1 . 王安石曾提出“守天下之法者莫如吏”,特别强调官吏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但从变法结果看, “用人不当”却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变法在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B.治国理念实现需要精准施策
C.新旧党争影响变法措施实施D.后世研究无法还原历史真相
2 . 王安石变法时,将青苗法在地方上推行的效果作为考核和奖惩官员的依据,甚至向下级官员下达贷款指标,全然忘了自己制定的百姓"愿取则与之,不愿不强也"的原则。该做法
A.表明青苗法违背历史发展规律B.导致变法出现危害百姓的现象
C.促进政府的财政收入持续增长D.说明王安石等人缺少从政经验
2021-03-25更新 | 819次组卷 | 32卷引用:2020年北京高考真题历史变式题
3 . 宋代,遇朝廷重要庆典时,官员子孙承恩特许入国学读书并入仕,有的功臣死后,推恩可达20多人。庆历三年,朝廷规定除长子外,其余子孙须年满15岁、弟侄年满20岁才得恩荫,而恩荫出身必须经过一定的考试,才得补官。朝廷此举力图
A.传承宗法血缘观念B.掌握各级官员的任免权
C.防止权贵垄断官位D.推动科举与教育相结合
2020-09-28更新 | 840次组卷 | 18卷引用: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同步练习-【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轶开始变法,商鞅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决心推行变法.变法历时二^一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但是,那些受到打击、惩治的旧制度的既得利益者,却是“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秦孝公死后,商鞅被人告发“欲反”,被秦兵车裂而死.然而正如王充所言:“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材料二   公元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开始变法,力图“思除历世之弊,务振非常之功”,其推行的新法,正如王安石所言:“修吾政刑,使将吏称职,财谷富,兵强而已.”随着新法逐渐出台、实施,新法遭到朝内外一批守旧势力的攻击,他们不仅从新法的内容和效益上提出非难,而且在思想和道德上指责王安石“变祖宗法度”“以富国强兵之术,启迪上心,欲求近功,忘其旧学”.王安石被迫两次罢相.1085年,宋神宗去世,司马光出任宰相,改革派官员纷纷下台,最终新法被废除.

——分别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三、七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相同点和不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为例,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改革的历史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似之处有
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②限制官僚地主的利益
③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④减少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D.①③
2020-07-22更新 | 185次组卷 | 29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
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
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
2020-07-11更新 | 10364次组卷 | 203卷引用: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Ⅰ历史高考试题 (山东卷)
7 . 1068年的延和殿论辩上,王安石提出“因天下之利以生天下之财”和“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理财方法;司马光则认为“不加赋而国用足,不过是设法阴夺民利”,应“减损浮冗而省用之”。两人争论的焦点是
A.增税与减赋B.利民与害民C.开源与节流D.国富与民强
8 . 为了克服北宋初期“尽削方镇兵权,只用文吏守土,及将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所造成的弊端,王安石在变法中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
A.保甲法B.将兵法C.更戍法D.保马法
9 . “市易之法,听人赊货县官财货,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出息十分之二,过期不输,息外每月更加罚钱百分之二。”材料所述王安石的措施有助于(   )
A.杜绝高利贷盘剥B.抑制土地兼并
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减轻农民负担
2020-06-02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