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宋史王安石传》记载:“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
A.目的是抑制土地兼并B.加重了部分农户的负担
C.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D.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020-11-26更新 | 587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宋史·张田传》载:“京城禁兵来戍,不习风土,往往病于瘴疠。”《宋史·兵志》中也有记载,宋英宗下诏“顷以东兵戍岭南,冒犯瘴疠,得还者十无五六。”王安石变法中哪一举措可以缓解这一问题
A.募役法B.更戍法C.青苗法D.将兵法
2020-03-25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3月空中课堂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3 .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庆历二年,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王安石以进士第四名及第。后世流传:主考官翰林学上聂冠卿等人原定王安石为进士第一名,却因王安石在答卷中引用“孺子其朋”(《尚书周书洛诰》中周公告诫成王的话)一词而被宋仁宗“削去魁首,斥为第四”。后世流传的王安石科举经历从本质上反映出
A.北宋科举制度尚不够完善
B.皇权凌驾于官僚机构之上
C.北宋时期皇权进一步强化
D.科举制度走向了僵化腐败
2017-05-20更新 | 730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五中中高三历史2017届4月阶段性自测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宋史·王安石传》记载,王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佐分地计量,验地色好,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材料三梁启超在《中国六大政治家——王荆公》中把王安石比作中国的克伦威尔,说他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垢”,称王安石是“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梁启超对变法的结论是“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

材料四(王安石变法)首先利息并不低。王安石定的标准是年息二分,即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二千。这其实已经很高了,而各地还要加码……利息高不说,手续还麻烦……道道手续,都要给胥吏衙役交“好处费”……地方官就更是硬性摊派了。当然,层层摊派的同时,还照例有层层加码。于是,不但贫下中农,就连富裕中农和富农、地主,也得“奉旨贷款”。结果,老百姓增加了负担,地方官增加了收入。

——易中天《谈王安石变法》

(1)根据材料一,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态度如何?根据材料二分析其所持态度的原因。

(2)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态度如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四,概括易中天的观点。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一些史书文献和文学作品,都是重大改革的历史见证和补充说明。回答下面试题
1.《史记》记载:“(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资治通鉴》记载道:“秦被甲百万。山东之士被甲蒙胄以会战,秦人捐(除去)甲徒(空)褐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 这从侧面印证了商鞅变法的哪一项内容 ( )
A.连坐法B.奖励军功C.奖励耕织D.重农抑商
2.雅典的改革家梭伦曾留下诗作:“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我制定法律,不分贵贱,一视同仁。”这反映了改革家的一种怎样的改革指导思想 ( )
A.中庸和不偏不倚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全面维护贵族利益D.极力维护平民利益
3.“惠遍农无乏,均输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色饕”该诗赞扬的是 ( )
A.商鞅变法B.孝文帝改革C.王安石变法D.戊戌变法
2016-11-18更新 | 9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山东济南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