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改革是人类社会克服困难,走向光明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前7世纪的雅典经济与社会的危机,使许多小自耕农靠借债度日,最终失去了土地或自由。前594年,执政官梭伦采取了许多措施,试图解决这一危机。前5世纪,平民主权形成了风尚。无可争辩,这种政体是一种民主政体。但是从某些方面看,它是一种很不广泛的民主,而从另一些方面看,它又是非常激进的民主。

——摘编自【法】雅克琳娜·罗米伊《希腊民主的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中直接解决“小自耕农”问题的措施。并简述雅典民主“很不广泛"和“非常激进"的表现。

材料二   商鞅之法,良法也。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移动一根本头并非难事,关键是以此而树立的千金难买的威信。

——毛泽东


(2)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的评论中包含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毛泽东认为商鞅变法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王安石的变法手段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王安石变法是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管理国家财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马克真主编《世界文明史》


(3)据材料三,概括王安石理财思想的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2019-02-02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考试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理学专求“内圣”的经世路线以及“尚礼义而不尚权谋”的致思趋向,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 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 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初年儒学所面临的危机,并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理学的特点。

材料二 诚能御轻重(指关于调节商品、货币流通和控制物价的理论)敛散(指古代国家对粮食物资的买进和卖出)之权,而禁因缘(指勾结)之奸,则何患乎经入(指常规赋税收入)之不足。

——《王安石文集》卷四九


(2)为“御轻重敛散之权”,王安石在变法中采取了哪些措施?结合材料二和所学 知识,概括王安石变法的特点。
2020-02-11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熙宁五年(1072)颁行方田均税法。方田法。县令、县佐亲自清丈土地,在方田的土地册子上注明土地的形状和土壤的成色。根据土质区分为五等,由此均定税额数量。(二)均税法。各县以旧来的租税作为定额。对投靠豪强、“诡名挟佃”的子户,改正过来,使他们成为承担国家赋税的主户。此后,分家别居、买卖田地,均以方田为依据。赋税的征收也简化,夏税并作小麦、绢和杂钱三色,秋税并作白米和杂钱两色。到元丰八年,共清丈了五路,占全国总面积不过20%,而清丈了的田亩则占全国税田的54%。此法少抒农民重税之苦,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据漆侠《宋代经济史》

材料二   从1869年开始,明治政府通过“版籍奉还”、“废藩置县”,使原来各藩领主所辖的土地和人口交归为政府。1872年,实行了两百余年的《禁止田地永久买卖法令》被正式废除,土地允许自由买卖,个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得到确认和保护。明治政府又于1873年颁布了地税改革法令,规定统一向土地所有者征收土地价格的百分之三作为土地税额,并用货币税取代了原来的实物税。至此,日本近代个人土地所有制取代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最终确立。地税改革推动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为国家工业化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据洪春《明治政府地税改革与资本原始积累新论》


(1)根据材料,指出北宋熙宁年间与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地税改革措施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北宋相比日本明治维新地税改革的本质有何不同,并分析其时代根源。

4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公元8年,王莽代汉即天子位,改国号为新。为缓解社会危机,他仿照《周礼》推行新政。首先,他“更名天下田曰王田……不得卖买。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九百亩)者,分余田予九族邻里乡党”。王田制下,税赋由西汉的三十税一改为什一而税。其次,实行六莞(管)制度,山林川泽及盐铁酒的生产和流通,主要城市的市场物价权等都由国家垄断。再次,屡改币制,先是以小易大(即铸重一铢的“小钱”,当五铢钱一枚使用),以轻易重(即铸重十二铢的“大钱”,当五铢钱五十枚使用);大搞货币贬值;后又废西汉的五铢钱,发行“宝货”,计有五物(金、银、龟、贝、铜)、六名(钱货、布货、金货、银货、龟货、贝货)共二十八品,名目繁杂。此外,王莽还全面恢复分封制,用世袭制代替选任制,并频繁更改官名、官制、地名及行政区划等,试图恢复周礼模式。王莽认为:“制定则天下自平。”为此,他规定“敢有非井田圣制”,“投诸四裔,以御魑魅”(即流放边疆)。为推行“六莞(管)”,规定“犯者罪至死”;为推行宝货制,“乃重其法,一家铸钱,五家坐之,没入为奴婢”。结果“民人至涕泣于市道。及坐卖买田宅奴婢,铸钱,自诸侯卿大夫至于庶民,抵罪者不可胜数”。最终导致了轰轰烈烈的人民大起义,推翻了王莽政权。

—摘编自张守军《论王莽的财政经济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莽改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王莽改制的影响。

2018-07-30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高考5月第六次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 封赠制是指官员的亲属可获得相应官职和封号的制度。元朝封赠制是推行汉法的结果,武宗即位后,使其制度化。宋时高级官员的亲属才能被封赠,元代一品至七品的官员均可封赠。在宋朝凡是属于同一封赠等级的官员,亲属受封的官职是固定的,而元朝“每遇子孙升品,其父祖随迁,母妻同”,同时监察御史有“体察”之责,“若有诈冒不实,并行追夺”,还规定“妇人因夫、子得封者,不许再嫁”等。宋朝封赠一般是“通大礼”方许申请,元朝则规定正从七品至正从六品,止封一次,升至正从五品,封赠一次。升至正从四品,封赠一次等。当时的儒者评价封赠“使居执役者,明见赃吏之被祸,及其身,及其父母妻孥,尽不免于戳辱;又见廉史之蒙福,及其身,及其父母妻妾,俱得享于荣华。”

——据《元典章》等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元代封赠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封赠制度改革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