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迹近于敛财, ……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作者认为王安石变法(     
A.加重人民的负担B.实现了富国强兵
C.使北宋走向衰亡D.加强了社会管控
2023-10-05更新 | 727次组卷 | 95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潜山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面对“积贫”积弱"的现状,北宋先后进行了“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与“庆历新政”相比,王安石变法更侧重于
A.澄清吏治B.培养人才C.增加收入D.充实边防
3 . 作为反对派,司马光曾评价王安石变法“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之,弃者取之,矻矻焉穷日力,继之以夜,而不得息”。刘挚也说“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北宋
A.边防压力得到缓解B.社会秩序相对稳定
C.崇文抑武受到冲击D.统治集团党争激烈
4 .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取得一些成果,但并未能挽救北宋灭亡的命运。下列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正确的是
A.涉及范围广领域宽B.实现了富国强兵
C.减轻了人民的负担D.直接导致北宋灭亡
2020-08-19更新 | 199次组卷 | 15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两浙路发生灾荒,当时杭州知州范仲淹,兼负责浙西一带的赈灾。他除了给饥民“发粟”,号召杭州“诸佛寺主首”雇佣许多.工人,大兴土木。杭州地方官府也大举兴建“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这些举措
A.反映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
B.形成较为系统的赈灾制度
C.不恤百姓而且伤耗了民力
D.充分地运用市场机制赈灾
6 . 有学者指出:900多年之前,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梁启超更是指出,在这个“金融管制的办法”中,其中的一些办法“如同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这里所说如同银行的办法有
A.青苗法方田均税法
B.均输法市易法
C.青苗法市易法
D.免役法均输法
7 . 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提出:“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这说明王安石(     
A.继承了古代墨家的思想B.主张读书人要以天下为己任
C.具有注重实用的教育思想D.反对诗赋取士和经义策论
8 . 下表出示了不同人对宋朝王安石的评价,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人物评价
司马光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辏,败坏百度,以至于此。
梁启超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
列宁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实行土地国有未成。
A.对人物的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
B.同时代人因有直观感受评价更加准确
C.后人因掌握丰富资料评价较为全面
D.外国人因文化背景不同评价更为客观
2018-04-12更新 | 401次组卷 | 20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农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立国之本,历代统治者的改革都十分重视保护农民的利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农无得粜,则窳情之农勉疾。商不得籴,则多岁不加乐。多岁不加乐,则饥岁无裕利。无裕利,则商怯;商怯,则欲农。窳情之农勉疾,商欲农,则草必垦矣。

——《商君书·垦令》

材料二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昔之贫者举息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今通一路之有无,贵发贱敛,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

——《宋会要辑稿食货》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商鞅为扶植小农经济发展而采取的具体措施。

(2)材料二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什么惠农措施?分析其实施的主要目的。

(3)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政治的视角指出两次改革惠农措施的相同历史作用。

10 . 王安石在《言事书》中提出了“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主张,这表明他解决财政问题主要立足于
A.增加赋税以满足国家财政支出需要
B.大力发展生产以增加国库财富
C.对大地主、大官僚征收更多的赋税
D.精简国家机构以减少财政开支
2017-10-19更新 | 512次组卷 | 24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