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迹近于敛财, ……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作者认为王安石变法(     
A.加重人民的负担B.实现了富国强兵
C.使北宋走向衰亡D.加强了社会管控
2023-10-05更新 | 730次组卷 | 95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嘉祐三年(1058年),王安石提出了一整套培养公职人员的办法,努力奠定变法的思想基础与组织基础。首先,他针对学校教育空疏腐败的现实,提出以“尚实用”为原则来培养人才,其教育内容具体来说则包括德性的养成及处理具体政务能力的培养。其目的显然是培养政治精英或国家治理者。王安石建议,在进士考试中,取消诗赋、贴经和墨义,改为经义和策论。在人才的任用上,他再次强调了德才兼备的传统观点,认为应以个人德才的高低为依据,在社会有序分工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的公共治理功能。他积极推行高薪养廉的制度以遏制腐败。他还提出利用礼法相结合的手段来进行保障。两者结合既是减少改革阻力的“托古改制”,同时也是为了通过礼、 乐、刑、政的使用保证国家治理结构有序运行的创新尝试。

——摘编自宋丙涛、张庭《历史教训与当代启示:王安石变法的公共经济学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公职人员培养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安石公职人员培养思想。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解决当时的“积贫”问题,王安石的指导原则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就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促进中小工商业者发展,从根本上巩固并扩大税源;强迫逃避税负成性的大地主大商人和特权阶层多交税费,强迫原来不承担差役的市民、未成丁、单丁、女户、佛寺道观和官员家庭交纳免役钱。

——摘编自姜锡东《“王安石变法”的成败得失》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内外交困的清朝政府对其经济政策作了调整。核心是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清政府在采取措施维持、改造和扩张国家资本的同时,也放宽了对私人资本的限制,鼓励和允许他们在一些领域中的发展,个别的还给予一定的资助与扶持。

——摘编自徐卫国《论甲午战后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


(1)指出材料一中王安石变法是如何解决“积贫”问题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经济政策调整与王安石变法的相似之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梁启超用社会主义学说类比王安石新法措施,把王安石称为社会主义学说的先行者,他的肯定性评价为大多数人所尊奉,成为20世纪前半叶的主流观点。其主要依据可能是王安石变法
A.已经触及封建私有制B.实质上打击了地主官僚利益
C.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民众利益
6 . 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
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
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
2020-07-11更新 | 10364次组卷 | 203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材料   今湖南西部及其周边地区为宋代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原设羁縻州数十,由荆湖北路的辰州管辖,熙宁五年,王安石派新法主将章惇主持开发湘西地区。首先对梅山地区的少数民族采取招抚政策,“得主客户14809户,丁79089口,田260436亩”,增加了田赋等收入;然后颁布诏令宣布凡是藏匿于两江地区各种罪犯一律赦免,立功归顺还可获奖励,如敢制造事端立即捕杀;在新开发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如新建的新化县,于熙宁七年已建立县学,政府找给水田二百亩作为学田用作县学的经费等:以后又在湘西、湘中及西南山区陆续设置县、镇、察、堡等,众多少数民族地区归顺宋政府直接管辖,这些变化都是王安石变法所带来的。

——摘编自陈振《宋史》


(1)根据材料,概括王安石变法期间湘西开发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变法期间开发湘西的意义。
8 . 北宋王安石变法与秦国商鞅变法有诸多相同点,但两者存在巨大差异,其中最本质的差异在于是否(  )
A.对普通民众有利B.推动社会转型
C.得到统治者支持D.能够富国强兵
2019-12-06更新 | 883次组卷 | 29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8-9高二·湖南·期末
9 . 王安石的“三不足”精神反映了
A.王安石为人刚正B.王安石主张学以致用
C.王安石历史责任感强D.变法决心坚定
2019-01-30更新 | 44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师大附中高二年级期末考试(选修一)历史试题
8-9高二·湖南·期末
10 . “歌元丰,十日、五日一雨风。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水秧绵绵复多稌,龙骨长乾挂梁梠。鲥鱼出网蔽洲渚,荻笋肥甘胜牛乳。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长闻鼓。吴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老翁堑水西南流,杨柳中间杙小舟。乘兴欹眠过白下,逢人欢笑得无愁。”对王安石的这首诗,理解准确的是(     
A.过分夸张,与实际效果完全不同
B.有些夸张,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改革的成效
C.描绘了唐朝的盛世景象,反映了王安石的改革理想
D.真实描写,歌颂改革成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