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这一类变化,虽有图强的意图,然而触及的仅仅是局部东西,“于去陈用新,改弦更张之道,未始有合也”。在列强环伺之下,其“屡见败衄,莫克振救”,已为世人所易见。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如何使小农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将以政府的身份采取措施,直接改善农民的状况,从而把他们吸引到革命方面来,这些措施,一开始就应当促进私有制向集体所有制的过渡,让农民自己通过经济的道路来实现这种过渡;但是不能采取得罪农民的措施.”1894年,恩格斯在《法德农民问题》一文中指出:“当我们掌握了国家权力的时候,……我们对于小农的任务,首先是把他们的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但不是用暴力,而是通过示范和为此提供社会帮助”。

——摘自纪思《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巨大成就》

材料三:商鞅变法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极其重大和深远的影响。“这一场变法可谓惊天动地,中国历史上只此一回”。然而,对商鞅及其变法的评价却是言人人殊。①从汉武帝开始,汉代“学者耻言商鞅.”,商鞅变法饱受批评。②商鞅学说从阴暗之处重新回到明亮的历史舞台,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商鞅的强国之道又焕发出了令人难以抗拒的魅力,举国争说法家。

——摘编自王晓荣、赵进《民本观视域下的商鞅变法评价》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康有为提出“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一观点的原因,指出“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中国近代改革的新主题。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引导“小农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观点,并指出新中国初期我国体现该观点的实践探索。
(3)从材料三中选择一种观点加以阐述。(要求:结合商鞅变法的内容、影响以及评价者的时代背景。)
2022-11-15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