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戊戌变法史》统计,在开始变法后的103天内,先后发布的诏令谕旨就有184条之多,涉及到选拔人才、农工商业、裁汰官员、变革科举、财政经济、法律制度、文化教育、军事国防等各个方面,这些措施之间彼此不配合,又无后续准备。材料表明
A.变法内容过于宽泛没有针对性B.维新变法准备不足没有远见
C.光绪帝和维新派政治经验不足D.变法措施脱离国情无法实践
2 . 预备立宪
(1)原因:革命运动的推动。
(2)时间:1906年9月—1911年。
(3)概况。
①立宪派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积极推进立宪运动
②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________》,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
③立宪派先后发起三次速开国会的请愿运动,但很快被证明此路不通
④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________
(4)结果: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
2021-08-2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新教材】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同步优质课件和导学案(统编版)-专题19辛亥革命(导学案)
3 . 运动评价:戊戌维新运动对于推动________的发展和________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由于守旧势力仍很强大,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又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导致这场运动未能实现预期的目标,以失败告终
2021-08-27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备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精品学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11年“皇族内阁”的成立,表明满洲贵族集团既不想“让权于民",也不想“分权于民",激起了立宪派的愤怒;同时实行的铁路国有政策与民争利,彻底与广大人民对立起来。这揭示出
A.清政府开启了政治民主改革B.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C.实行民主共和成为社会共识D.清王朝覆灭具有历史必然性
5 . 改革是对旧体制中阻碍社会进步的因素的革除和变通。戊戌变法时期,阻碍社会进步的主要体制是
A.科举制度B.行省制度C.封建专制D.外交体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