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等文章中提出的维新变法的根本措施是(     
A.变科举,开学校B.改革封建的政治制度
C.办报刊,立学会D.发展新式工矿交通业
2024-03-08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以“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为标志,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贯穿其中的主题是(     
A.思想启蒙B.救亡图存C.民主自强D.变法图强
2024-02-0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有学者认为,1905年科举考试废除后,新式学堂数量激增,引发了由士子童生到学堂学生的集团式转变,庞大的新型学生群体很快从学堂走向社会,投身于社会的各种运动中去,从而引起了旧社会体系的结构性变动。该学者旨在说明科举的废除(     
A.引发学生运动高涨B.改变旧式价值观念
C.加快了民主革命的进程D.推动传统社会转型
2024-01-22更新 | 42次组卷 | 87卷引用:【市级联考】安徽省马鞍山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康有为说:“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维新派在实践中把变科举、废八股作为变法的第一步,接着又要求精简机构、裁汰冗员,使得成千上万的官吏失去职位。这反映出维新派(     
A.具有成熟的改革策略B.反对清政府封建统治
C.改革存在过急的倾向D.拥有可靠的社会基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设立学部,统一管理全国教育。学部成立后,各省改“学政”为“提学使司”,府、州、县设立劝学所,管理地方教育。如下图是《学部官报》书影。这一现象的出现说明(     
   
A.西方文官制度引入B.选官制进入新阶段
C.封建教育退出历史D.科举制被彻底废除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表所示为晚清部分年份中国官派留日学生人数统计(单位:人)。对表格数据解读合理的是(     
时间人数
1896年13
1899年100多
1903年1300多
1905~1906年8000多
1908~1909年5000多
1910年4000多
A.清末新政以发展教育为中心B.国内近代高等教育尚未起步
C.晚清政府图存欲念较为强烈D.留日活动得到同盟会的资助
7 .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两次伟大实践。二者的共同主张有(     
A.学习西方技术B.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C.推翻君主制度D.用民主与科学来救中国
2023-01-05更新 | 418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晚清名流孙宝瑄在日记中写道:“风气至今,可谓大转移。立宪也,议院也,公然不讳,昌言无忌;且屡见诸诏旨,几等口头禅,视为绝不奇异之一名词。”该日记作为史料,可以用来研究(     
A.《资政新篇》的颁行B.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
C.清末“新政”的实施D.晚清政府的第一次自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图所示《奏定学堂章程》颁布的内容表明,当时中国(  )
学堂分为初等和高等小学堂、中学堂、高等学堂三级……高等学堂毕业生授予举人功名,中学堂和高等小学堂毕业生授予生员功名。
A.政府废除了科举制B.近代教育事业起步
C.完全确立近代学制D.新旧教育体制并存
2022-11-29更新 | 57次组卷 | 19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19年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康有为在《康南海自编年谱》记载:“……与名者千二百余人,以一昼二夜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至四月八日投递,都察院以既已用宝(光绪帝批准合约),无法挽回,却不收。”而据茅海建在《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中则指出:“……反对议和的奏折从来没有停止过……代奏或电奏的次数达154次……四月初八日(5月2日),即康有为所称“不收”其上书的当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的上书共计五十五件……。”依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康南海自编年谱》属于个人回忆录,史料价值不高
B.“公车上书”是历史悬案,无法考证其存在的真实性
C.《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属于史学考证,相比康有为个人回忆更为可信
D.康有为和茅海建分别站在自身的立场来叙述历史,二者说法均是正确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