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5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大事记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901年,清政府逐步推出各项“新政”,改革官制、兵制、学制,奖励工商。

1905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在日本东京组成同盟会,孙中山阐发三民主义。

19059月,清廷废除科举制,大办新式学堂。

190510月,清廷派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19069月,清廷正式宣布“预备仿行宪政”。

190612月,湖南、江西交界爆发萍浏醴“革命军”会党起义。

19075月—19084月,仅同盟会在华南沿海和沿边地区就连续发动了六次武装起义。

1908年,清廷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190910月,除新疆奏明缓办外,各省咨议局相继成立,咨议局议员选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意代表选举。

19114月,黄花岗起义。

19115月,“皇族内阁”成立,预备立宪骗局被揭穿,清廷空前孤立。

191110月,武昌起义爆发。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其颠覆。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1904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除清政府外,还有哪两股政治势力在思考中国的出路,并概括其政治主张。
(2)根据以上材料,如何理解“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其颠覆”?请结合清末新政的相关史实进行简要说明。
2024-04-24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五校(省实、广雅、执信、二中、六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2 . 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他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     
A.采取了自上而下方式B.变法措施脱离社会实际需求
C.缺乏充分的思想动员D.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
2024-04-15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第十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等级考)试卷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张之洞被誉为晚清第一通晓学务之人,他在教育方面的贡献是非常突出的。

时间

事件

1887

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奏请开办广东水陆师学堂各一所。聘请外籍教师任教,学生学习外语、制造、轮船驾驶、攻战、枪炮等课程。

1896

张之洞上呈《选派学生出洋肄业折》,提出选派已通西文之学生出洋肄业

1898

张之洞发表《劝学篇》,力倡新学,提出他最早的一个近代学制的构想:京师省会为大学堂,道府为中学堂,州县为小学堂。

1902

张之洞与湖北巡抚端方上奏《筹定学堂规模次第兴办折》,形成了湖北学制体系。

1903

张之洞等奏拟的《奏定学堂章程》颁布,规定: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中国经史之学为基……而后以西学瀹(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

1905

张之洞等官员联名奏请清政府立停科举,提出科举一日不停,士人皆有侥幸得第之心……学堂决无大兴之望,获准。

——摘编自苑书义《张之洞与中国近代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近代张之洞教育活动”,自拟论题,进行评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4-04-09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口统计的国家之一。西周已有公开的人口调查,还有专司人口统计的官吏。春秋战国时期,为实现富国强兵,统治阶级建立了严格登记户籍的“书社制度”、呈报户口及税收的“上计制度”,加强了人口管理。唐朝政治家杜佑认为治国理政需要掌握详细的人口数字,曾尝试多种方法统计人口,如根据食盐消费量估算进行。明朝建立后,在全国推行“户贴制度”,制定了统一的填写要求和规定,其调查项目之完备,在当时世界上实属罕见。

——摘编自董友涛《中国古代人口统计发展史叙略》

材料二   1908年《预备立宪公会公报》介绍并讨论了日本东京的人口调查。1909年,清政府发布“宪政编查馆奏定统计表总例”,并公布民政和财政统计表式的详细解说。各地调查登记户口时,须核查登记外国人口、教民人口和每户的壮丁、学龄儿童。在此过程中,地方自治区域调查亦同时进行。

——摘编自李章鹏《清末中国的近代人口调查》

材料三   2020年,我国组织实施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与前六次相比,“七普”全面引入电子化方式进行登记,利用互联网云技术实现数据的实时上传,还利用部门行政记录数据对普查进行核验比对。“七普”为了解全国人口状况和发展趋势提供了详细的分年龄人口信息,也为人口领域学术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摘编自张现苓《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年龄数据准确性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口统计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相比,清末人口统计的目的有何不同,并分析产生这些不同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战略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04年,清政府效仿日本进行国语改革,明确将汉语作为通行全国的官方语言,称为“官话”;而所谓“国语”依旧是满语。这一现象反映了清政府(     
A.主权意识的不断强化B.政体改革的保守立场
C.官僚队伍的结构变动D.文化革新的矛盾心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从1901年清政府着手改革考试制度,到1906年废除科举考试之前,清政府兴办学堂,并制定种种规定,如大学毕业生被授予进士功名、高等学堂毕业生被授予举人功名、中学堂和高等小学堂毕业生被授予生员功名(秀才)等。这说明该时期(     
A.科举制的公平得到社会认可B.中国教育改革实现了平稳过渡
C.改革满足了民众的利益要求D.中国教育改革新旧杂陈的特点
论述题 | 适中(0.65) |
7 . 下表为晚清政府颁布的奖励及实业教育章程一览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奖励章程法规名称

颁布时间

实业教育法规名称

颁布时间

振兴工艺给奖章程

1898.7.13

奏定实业学堂通则

1903

奖励公司章程

1903

奏定初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

1903

改订奖励公司章程

1906.10.7

奏定中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

1903

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

1907.8.31

奏定高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

1903

奖给章牌章程

1907.9.20

奏定实业补习普通学堂章程

1903

奖励棉业章程

1910.1

奏定实业教员讲习所章程

1903

奏定艺徒学堂章程

1903

——汪敬虞《中国近代经济史》


以“觉醒与沉沦”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评述清政府的上述举措。(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3-26更新 | 209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1907年,温世霖在天津创办《人镜画报》,其最大的特点是善于用漫画的形式讽刺或揭露当下的时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册刊登的丛刊词中提到:“吾国今日之社会,本际兹过渡时代,其旧者之腐败之野蛮之顽固,固当一一摄影,留为纪念;其号为维新者,率多幼稚,甚且支离,新者未得,旧者先失,以致非鹿非马,百怪千奇。”

材料二:图1、图2为《人镜画报》两幅漫画。图1的漫画中,两个清朝官员正在用锯齿砍伐着挂满“立宪”“自治”“教育”和“女学”果实的大树。图2的漫画中,四个幼稚园形象的小孩或站立或躺卧于一块写着幼稚园的门牌楼下,他们各自身上都有一件代表身份的物品,例如代表“政治”的小孩头上带着清政府的官帽,代表“军人”的小孩手里拿着一杆长枪。


                    
                    图1                                                          图2

——摘编自王敏《晚清(1884~1912)画报中政史新闻图像研究》


结合时代背景,请从丛刊词的视角解读漫画的设计构思。
2024-03-25更新 | 175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费正清认为,“湖南维新运动激进化的推动力是从省到中央的改革方式,其榜样来自日本明治维新的经验,当时像长州和萨摩等封建领主在整个政治发展中起了带头作用,领导了日本的民族复兴。然而湖南省当局没有像日本的长州和萨靡封建领主那样的独立力量,他们不能独立于中央政府之外实现广泛的地方改革。”作者意在强调(     

A.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行不通B.地方自治权是改革成功的前提
C.政治改革方式必须根植于国情D.中央集权体制阻碍了政治改革
10 . 1904年,清廷接连颁布两道谕旨,令铁良南下勘查江南制造局新厂址、清查财政及考察军队。对此《东方杂志》指出其意无非“欲聚各省之财权”“收集各省之兵权”,归于政府。据此可知,清政府意在(     
A.加强中央集权以维护统治B.为推行新政做必要准备
C.削弱地方督抚的政治权力D.防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