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日维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有学者认为:“19世纪最后十年……被迫向竞争对手或侵略者学习的选择,也带来深层次的心态紧张,进而促生一种集焦虑和激情于一体的急迫情绪,总想完全彻底地一次性解决中国的问题,并不惜借助非常规的方式。”这可以用来说明(     
A.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B.维新变法的特点
C.义和团运动兴起过程D.甲午战争的背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在自强运动、百日维新和清末新政时期有关改革和新计划中,“中国”二字被越来越多地使用,并以此作为支撑改革的理由。据此推断,“中国”一词被频繁使用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化运动的推动B.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C.满汉矛盾得以缓解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梁启超曾在《新民说》中说:“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以地球上最大之民族,而能建设第一帝国之徽号,谁能篡之?”从中可以看出(     
A.梁启超建设民族国家的政治理想B.革命派认识到民族主义的作用
C.梁启超思想中天朝上国观念深厚D.维新派缺乏群众基础脱离实际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898年,光绪帝下诏“兼采中西各法”振兴农学。清政府在直隶等地建立农事试验场,并进口多种新式农机具。但是这些新式农机具使用的仍是人力和畜力,而且并未推广。这表明当时(     
A.清政府固守传统的经济政策B.生存危机倒逼政府调整经济模式
C.近代化变革缺乏经济基础D.西学东渐推动洋务运动深入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2-23高三下·河北·开学考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光绪帝虽然在1887年十七岁时已在名义上亲政,但实权仍然掌握在慈禧太后的手里。1898年光绪帝进行朝政的改革,6月11日,光绪帝帝颁布《定国是诏》,表明变更体制的决心。光绪帝也在变法期间多次向慈禧太后请示变法内容,由此可见慈禧太后在变法初(     
A.致力于将政权掌握在自己手中B.支持渐进性的进行变法
C.是为了维护顽固派的利益D.阻碍了维新变法的进行
2023-01-05更新 | 127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河北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戊戌变法期间,德国获悉《京师大学堂章程》中有聘任英文教习12人、德文教习1人的计划后,德国公使照会总理衙门,称这将会“损害中国的独立并使个别国家施加占优势的和不合理的影响”,要求增加德文教习名额。这一要求的实质是为了(     
A.缓和德英关系B.推广德语教育
C.维护中国权益D.争取在华利益
2022-10-27更新 | 3256次组卷 | 25卷引用:河北省盐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清政府与后人/学者对《南京条约》部分内容的认识

条款清政府后人/学者
政治1宣布结束战争清大皇帝与洋妇平等条款
3.割香港岛并列;不平等条款不平等条款
7.租赁房屋防止华夷杂处滋事“国中之国”
8领事裁判权主动提出、避免
麻烦、免于纠纷
破坏司法主权
9.片面最惠国待遇丧失更多主权
10.英舰进入通商口岸合情合理领海主权的被剥夺
经济2.五口通商不易防范既有损害又有机会
4.废除公行制度商贸管理难度加大政府财政收入人增
5.赔款不平等条款不平等条款
6.协定关税不降反升的好事丧失关税主权

史料二   1895年“公车上书”事件标志着维新派正式形成。他们的政治理想就是在中国建立立宪政治。“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主张在中国实现三权分立,拟订宪法,召开国会,君民共主①。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文明十五讲》

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新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②。

——梁启超

戊戌变法实开中国近代改革之先河,冲击封建桎梏③,刷新风气,启示后人,功不可没。

——摘编自马立诚《历史的拐点》


(1)清政府与后人/学者产生认识上的差异的着眼点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维新派在制度设计上有何创新?又有何保留?如何认识史料②③的观点?
2022-09-27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第八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测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7年伦敦大学委员会批评牛津、剑桥大学过于偏重神学与古典文学等自由教育,疏于医学与法律等专业教育,为此,提出伦敦大学办学原则与课程体系。“鉴于不信奉国教者的人口如此之多,其掌握的财富如此之雄厚,鉴于英格兰人中生活闲适、财富中等的人口比例如此之大,我们国家迫切需要建立这样一个机构。在这个机构,用合理的费用就可以获得教育,所有教派的信徒均无入学资格的限制。这里将安排三类课程,一是构成自由教育的基本课程,二是带有装饰功能的课程,三是属于专业教育的课程。”增加的新课程主要是现代语言学科与新兴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在这种模式下,到1851年,伦敦大学的普通学院达29所,附属医学院近60所,形成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局面。

——摘编自邓云清《伦敦大学与英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化》

材料二     1898年在总理衙门筹议的《京师大学堂章程》中非常注重科学课程的设置,正式开办的京师大学堂仅设有仕学院及附设中小学堂,分为“诗”“书”“易”“礼”四堂和《春秋》两堂,科学课程竟一门没开。1900年,京师大学堂毁于八国联军战火,1902年恢复开办。1902年春,大学堂正式进入了“聘请外国教习和学习外国路径由西向东,由欧美向日本的转变”。19081909年,原先招聘的日本科学教习合同期满,全部离开大学堂,京师大学堂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科学教育体制日臻完备。科学课教师队伍大都由本国教师构成,为大学堂科学教育的稳步推进奠定了师资基础。1912年,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民国政府正式更名京师大学堂为北京大学。

——摘编自吴云鹏《京师大学堂科学教育变革中的文化碰撞》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伦敦大学建立的背景及英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京师大学堂前后发展有何变化,并分析中英两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作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维新运动期间,一批具有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改良派,主张发展实业学堂,认为“国势之强弱系乎人才;人才之消长,在乎学校。”维新派认为,西方各国的强大,在于“农、商、矿、林、机器、工程、驾驶”之强大,中国需要学习西方广设专门学校之举指,以达到“通经济变人才”的目的。1898,康有为奏请设立各省农务学堂,并请“开农报以广见闻,开农会,以事比较。每省开一地质局、译农学之书,绘农学之图”。同年,清政府下诏“于京师设立农工商总局,…其各省州府县,皆立农务学堂,广开农会。刊农报,购农器,…其工学、商学各事宜,亦著一体认真举办”。于是,两江总督刘坤一设立江宁农务工艺学堂;江南道监察御史曾宗彦奏请并经总理衙门议准设立矿务学堂;两广学务张鸣岐在广西设农学堂;江西绅士蔡金台等在高安县地方设立蚕桑学堂;端方于京师专设农务中学堂等等。

——摘编自《中国近代早期职业教育的命运一一以清末实业学堂研究为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末晚清实业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19世纪末晚清实业教育改革。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改革官僚机构是戊戌变法的重头戏。有学者认为封建王朝末期的改革之所以成效极其有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统治者用于发动改革的官僚队伍本身就是一支腐败之师。因此,封建王朝的历次改革都将精简机构与人员作为挽救王朝命运的措施之一,戊戌变法也不例外。甲午战后,光绪帝为奋发自强,命督抚廷臣保举人才以备调用,于是各方保举折片络绎不绝,然光绪帝尤对维新党人青睐有加,授予他们极高的品衔,有利于推动维新变法的同时,也使维新派陷入与老资格官员的尖锐对立之中。此外,光绪帝还对官僚机构以大刀阔斧之势进行改革。18986月,仅京师一地被裁撤衙门就达十余处,被裁的官员胥吏“将及万人”,以致“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凡遇新政诏下,枢臣俱模棱不奉,或言不懂,或言未办过”。地方督抚看到京师乱象后,其原本的观望态度变成敷衍,裁撤诏令在地方成为一纸空文。

——摘编自熊小欣《再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据材料,概括戊戌变法改革官僚机构的原因及举措。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中改革官僚机构失败的原因以及对后世改革的启示。
2021-05-06更新 | 479次组卷 | 17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