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86 道试题
1 . 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侵略与反侵略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人口达3万万之众的民族,被一小撮欧罗巴人打败,亚洲最大的帝国向西方贸易与文明开放,这便是现代史上占有独特地位的这场斗争之结果。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西方民族强暴的侵略与民族扩张,又不自觉地裹挟着一种不能用意志和感情化解的历史内容,那就是逼迫中国改变几千年来的传统封建制度。

据时人(1846年)记载:“松(松江)、太(太仓)利在梭布,较稻田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削减大半。”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这场战争是指什么,谈谈你对“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的理解。

材料二

时间

事件

主要内容

19世纪90年代

戊戌变法运动

康有为等“公车上书”拉开序幕,光绪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除旧布新,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20世纪初

辛亥革命

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1911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0世纪前期

新文化运动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新思想的学者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并反对旧伦理、旧政治、旧艺术、旧文学等
(2)概括上述表格中所列历史事件反映的共同主题,并任选一个事件说明其意义。

材料三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的抗战是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就毅然决然地率先发起抗战的号召、动员,并在东北地区组织开展艰苦的抗日游击战争,推动局部的抗战逐步转向全民族的抗战。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民族解放为己任,以“兄弟睨于墙,外御其辱”的胸怀,放下了国民党对共产党血腥屠杀的仇恨,促成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中共中央在洛川召开会议,讨论制定了动员全国军民开展民族解放战争,实行全面持久抗战的方针,并制定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开辟敌后战场,创建了19个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不畏强暴,英勇杀敌,在消灭了大量敌人的同时,自己付出了巨大牺牲,但是在长期艰苦抗战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中坚力量。

——摘编自曲青山《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说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 . 如表为晚清民变(反清民众运动)统计情况表,这反映出的核心问题是(     
时间1836-
1845年
1846-
1855年
1856-
1865年
1866-
1875年
1876-
1885年
1886-
1895年
1896-
1911年
民变发
生次数
246次933次2332次909次385次314次635次
A.社会结构的变化引发社会动荡B.自然经济的解体导致小农破产
C.列强侵略的加深激化社会矛盾D.西方思想的传播促进民智开启
2024-01-0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份联考历史试题(B卷)
3 . 1843年上海一开埠,西方商人就把大量商品运至上海,但是不久后就出现了与他们愿望相反的转折。在1845年,进口市场已经出现了“物价跌落”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小农经济影响市场扩大B.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
C.通商口岸开放相对较少D.洋务运动抵制列强侵略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林则徐、邓廷桢等人勒令缴烟时,被困在广州商馆之内的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和鸦片贩子们竟出人意料地把他们所囤积的鸦片悉数缴出。鸦片贩子们深知,对华鸦片走私贸易与英国资产阶级统治集团的利益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他们逃回伦敦,很快便与英国资产阶级统治集团互相勾结起来,鼓动发动侵华战争。而英国政府也长期怀有对中国的巨大的侵略贪欲。于是,他们制定了侵略战争的战略和目标,派出远征舰队,远涉万里重洋,把战争带到了中国。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   在解读鸦片战争的研究范式方面,中国近代史研究存在两种范式:“革命史范式”与“现代化范式”。革命史范式更注重鸦片战争给民族带来苦难的一面,但是,过多注重民族苦难可能会将自己孤立,导致自己对世界的信任出现危机,从而将自己封闭起来,逐渐疏离于世界之外,最终导致整个民族的迷失。现代化范式更多的是把这场灾难看作民族振起、实现现代化的起点。因此,我们更要从现代化范式来看待鸦片战争的真正意义。

——摘编自程英姿《从〈南京条约〉看中西体制和观念的碰撞——中国近代化必要性的案例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政府“把战争带到了中国”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化范式角度指出鸦片战争“真正意义”的体现。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鸦片战争进行简要评价。
5 . 鸦片战争结束后,美、法两国同清政府交涉,希望得到与英国同等待遇。清政府认为三国商旅难以辨认,英国也可庇护两国开展贸易,若能对美、法表达善意,日后可以保护中国免遭三国联合之害。这表明清政府(     
A.以绥靖政策作为权宜之计B.限制了英国的进一步侵华
C.试用新原则处理对外事务D.推行以夷制夷的传统政策
2024-01-0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6 . 晚清时期,常关、海关、厘金局三者业务范围变化示意图如下,这一变化过程表明(     
A.常关、海关、厘金局逐渐合并B.中国税收逐渐被列强控制
C.税收机构重叠影响行政效率D.海关税逐渐超过常关和厘金局税
7 . 有人认为,鸦片战争时期清廷把割地赔款看作是一种对外夷的犒赏性行动。鸦片战争对清廷主持的宗藩体系没有丝毫影响,清廷仍然是东亚国际体系的主持者。据此可知,鸦片战争(     
A.瓦解了清王朝天朝上国的观念B.用条约体系取代了宗藩体系
C.未能改变统治者的封闭与愚昧D.改变了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
8 . 有人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起点,也是屈辱历史的终结点。能反映这种观点的两个历史事件是(     
①太平天国定都南京                                        ②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③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④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2023-12-30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墨海书馆是1843年由英国传教士麦都思创办的现代出版社,先后出版了《数学启蒙》《代数学》《代微积拾级》等著作,厘定了“圆锥”“曲线”“轴线”等几何术语,首次向中国介绍了虚数,并引入了×、÷、=、∵、∴等西方运算符号,还培养了一批通晓西学的学者王韬、李善兰等。书馆还创办刊物介绍中西方世俗风情。由材料可知(       
A.中国教育体制迎来改革新机B.中西文化可以交流互鉴
C.晚清传媒事业进入工业时代D.科学知识成为传教工具
2023-12-2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 贵州省“3+3+3”高考备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诊断性联考(一)历史试卷
10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国家始终是以变体的家长制形态出现的,也就是“家天下”的变体。当时由于小农经济无法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国家的权力机构往往并不深入到乡村社会,而是止于县政;在乡村社会通过“家国同构”的社会组织,利用乡村自治组织力量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农民对“家”的认同自然而然地延伸为对“国家”的认同。因此,治国和治家的规则是通用的,“三纲五常”既界定了个人与家庭的关系,又规范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而专制皇权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因而往往借助乡村社会内生的伦理教化来实现在乡村的统治,而不仅仅是借助“横暴的权力”。

——摘编自任剑萍《对中国古代“家国同构”之探析》

材料二 “国家观”是一个意识形态层面的概念,可以理解为民众、统治阶级对国家的认识与归属感。鸦片战争前对于国人来说,并没有一个完整成型的“国家观”概念。近代以来,战争敲开了禁闭已久的国门,也带来了新思想、新理论,国人的近代国家观念开始逐渐萌发并传播。有识之士并没有沉浸在国将不国的悲痛中,而是积极唤醒国人。梁启超在《时务报》中表述了自己的民权和主权意识,在国际交往中中国官员也开始接受并运用“国家主权平等原则”这一国际法内容。1898—1912年是清政府大厦终倾、中华民国日出东方的时期,是近代化的新型国家在废墟上建立的时期。随着中华民国建立,新生政权以法律形式规定了中国的疆界,明确了国家主权,意味着我国在形式上已经转变为一个近代国家。

——摘编自秦磊《中国近代国家观的形成与发展:1898—191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政治统治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形成上述特点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国家观念形成的背景,并简析其影响。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