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郡县的长官,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材料三   元朝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建制发生了什么变化?在任用地方行政长官上有何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的什么制度?
(3)材料三,反映了行省制的什么信息?
(4)综合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规律。
(5)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在1840——1864之间与南京有关的历史事件(或条约)。
2021-11-11更新 | 17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正当满清嘉庆、道光两朝国势开始下降的时候,世界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已经变成走遍世界寻求殖民地的头等侵略国了。随着工业的发展,英国涌现了许多新兴工业大城,这些工业城市具有大规模的工厂,制造着各种工业品。由于英国工业的飞跃发展,提高了商品对殖民地和其他国家输出的要求;又由于新式交通工具的使用,英国得以开辟新市场和新殖民地。在印度,英国侵略势力继续向广大腹地推进,获得剥削殖民地的无限利益。这个贪婪强暴而又在印度积有经验的英国海盗,对满清政府统治下的封建中国,抱着极大野心,一刻也不肯放松侵略的机会,是势所必然的。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近代史》1947年版

材料二   甲午战争使日本军国主义者尝到了侵略战争的甜头,刺激了它向外扩张的贪欲,其侵略野心越来越大……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强烈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为最后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王晓秋《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

材料三   抗战中,中国军队发动大型会战66次,重要战117次,11位上将,34位中将,99位少将阵亡,360万人战死沙场。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引自《历史上的今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范文澜先生对鸦片战争起因及后果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为什么“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开埠以来,英国政府在香港推行亚当·斯密提出的“自由放任”的经济哲学思想,实施“积极不干预主义”政策。这使得远离英国本土,又与中国大陆的交通联系不方便的香港,只有在经济上实行开放,才能够弥补资源稀缺、劳动力不足等方面的劣势。此外,香港不仅具有世界天然良港一维多利亚港,还是北美、欧洲和日本等国经济贸易活动进入南中国的经济地区及广大腹地的重要门户,而且也占据着亚洲航运和贸易的有利中心地位。同时,香港所处时区的特殊性,使其弥补了欧、美两大金融市场开市和收市时间上的间隙,从而保证了国际金融交易每天24小时的不间断运转,这为其发展成为国际上重要的金融中心提供了重要的有利条件。

——摘编自高成华《香港经济制度变迁对经济发展影响研究》

材料二   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的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设立,这是我国当时经济规模最大、启动最早、业务功能最齐全的保税区。随后,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对政府职能转变、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进行主动探索,2013年,正式成立了上海自由贸易区,希望将其建立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贸区,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从而服务全国,促进各地区的发展。

——摘编自王德恒《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研究--基于政治经济视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香港自由港形成的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上海自由贸易区和近代香港自由港的不同。
2021-07-10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作为第一批开埠口本到光绪末年上海“租界内康庄如磁,车马交驰,房屋多西式,轩激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突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公审公廨、中西邮局、海关、银行、领事馆、电报局、巡捕房、丝厂、船鸡、轮船公司皆在焉”。其他各业也无不发达,繁华胜普。上海很快发展为全国最大的都市,人口由开埠前的20万猛增到500万。据统计,自1849年至1911年,上海各类各级学堂即有249所。上海从开埠到1900年,外国人创办的中、外文报刊即达60多种,占同时期外国人在华报刊总数的30%左右。同治四年(1865年),中国第一家煤气厂在上海投产:光绪八年(1882年),中国最早的电力厂在上海正式供电并架设路灯照明。经两年的筹建,上海自来水公司于1883年建成并开始正式供水,“激浊扬清,人皆称便”.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二   1990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东地区的开发。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开发开放浦东这一跨世纪的宏伟工程,对于上海和全国都是一(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大事。实行特殊政策开发浦东,发展开放型经济,更有私于增强上海市的经济实力,上海必将成为21世纪太平洋西岸最大的经济贸易金融中心。

——摘编自郭德宏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开埠后的上海在清末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历史意义。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57年,清政府撤销其他口岸,限定广州一口通商。当时关税税率大体为进口税率16%,出口税率4%。1842年,《南京条约》第十条规定,英商交纳进口、出口货税的标准须与英人“秉公议定则例”。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

——摘编自胡公启《晚清中国关税制度变迁及影响》

材料二   争取关税自主、收回关税主权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国家独立的重要内容。1923年,广州政府拟收回海关用人管理权,英人因此派兵占领海关,中共中央号召各区及地方同志召集全体紧急会议,筹备联络各团体发起剧烈的排斥英货运动。1924年,恽代英撰文指出:“我们现有的关税制度,正是国际资本主义征服中国最重要的武器。”邓中夏也撰文指出:“欲救中国,必先收回关税主权。”1925年,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发动和精心组织下,北京3O多个团体召开关税自主国民示威运动大会。

——摘编自董振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共产党与关税自主活动》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清代关税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关税自主而进行的努力,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以替乾隆祝寿为名,向清政府提出派使臣常驻北京,开放宁波、舟山群岛、天津为贸易口岸……遭到拒绝后,马嘎尔尼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班幸运、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而她胜过邻船的地方,只在她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1840年,这句话得以应验!

材料二   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经延续了约10年之久,现在汇合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了这次大爆发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剂。满族王朝的声威一遇到英国的枪炮就扫地以尽,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破了产,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开始同外界发生联系……。

——马克思于1853年所著《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

材料三   “由于那次义和团失败以后,中国人便知道从前的弓箭刀戟,不能够和外国的洋枪大炮相抵抗,便明白欧美的新文明,的确是比中国的旧文明好得多……中国一般有思想的人,便知道要中国强盛,要中国能够昭雪北京城下之盟的那种大耻辱,事事非仿效外国不可。不但是物质科学要学外国,就是一切政治社会上的事,都要学外国……仿效外国改革政治,成立民主政体……这是中国政治思想上一个最大的变动”

——孙中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嘎尔尼访华时英国正经历着怎样的经济巨变?并说明马嘎尔尼访华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分析“1840年,这句话得以应验”后中国社会性质随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惊心动魄的革命”指什么?并概括材料认为导致这场革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者在向“文明世界”学习时提出了什么新方案,并分析该方案具有怎样的进步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仿效外国改革政治,成立民主政体”进行了怎样的努力?其主张集中体现在什么法律文献中?具体仿效了哪些国家的政体?其民主政体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4)综合上述三段材料,你认为近代中国面临着怎样的革命任务?体现怎样的时代主题?
2021-01-26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近代化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接踵而至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材料二:从l840年到l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材料三: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二十九条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以总员四分三以上出席得票满投票总数三分二以上者为当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阶层为反抗外敌入侵进行了哪些抗争?(任答两个即可)
(3)材料三内容出自哪一部法律文献?它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8 . 近代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谱写了抗击入侵者的光辉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以后,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战争。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奋起抵抗。

材料二   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胜利。

——《中共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三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四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罗斯福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面对列强的侵略,1840~1900年间中国军民奋起抵抗的行动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二的观点。
(3)试联系所学知识,简要驳斥材料三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主要理由。
(4)依据材料二、三,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5)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意义。
9 . 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发展与中华民族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斗争紧密相连。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情感油然而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 :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他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于1902年发表的《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南京条约》中丧失的国家主权。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析梁启超当时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时代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的主要因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边防、海防建设历史悠久。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材料一 张骞通西域后,设校尉管理屯田,“有副校尉,秩比两千石头,丞一人,司马、侯千人个二人。”唐朝统一西域后,唐政府在西域驻扎重兵,任命各级官吏,推行内地的均田制、租庸调制及府兵制,并在天山南路大兴屯田,使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进一步推广至西域。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国初海防,仅备海盗而已。自道光中海禁大开,形势一变,海防亦重。”丁日昌也认为:“欲筹海防,宜以全力专顾台湾,庶台防无事而沿海可期安枕。”清末甲午战败割台时,光绪皇帝甚至哀叹“台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

——摘编自刘耀《晚清台湾海防建设研究》

材料三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借外访机会,分别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构想是中国面对新一轮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快向东南亚、中亚、南亚开放而提出的,是中国将自身发展战略与区域合作相对接的重大战略构想。

——据中国日报网2014年9月17日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加强对西域管理的主要措施,并说明这些措施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海防亦重”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带一路”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