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是关于中美贸易史的部分重大事件


材料二   中美建交以来双边贸易趋势图


——以上材料摘编自洪俊杰、杨志浩《从历史看中美贸易摩擦》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在近代各国列强侵华的过程中其在华经济地位变化的阶段性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1974年美国“贸易改革法”出台的历史背景;指出中美建交以来的双边贸易基本趋势,并据此评析中美双边贸易关系。
2020-06-29更新 | 19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6月模拟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750-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

年份
国 家

1750

1800

1830

1860

1880

1900

英 国

1.9

4.3

9.5

19.9

22.9

18.5

德 国

2.9

3.5

3.5

4.5

8.5

13.2

美 国

0.1

0.8

2.4

7.2

14.7

23.6

中 国

32.8

33.3

29.8

19.7

12.5

6.2

——选自(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有删节  


(1)根据以上数据按国别说明,1750—1900年间英、德、美、中四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份额变化的趋势。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国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
2020-03-04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材料中国近代外交中的重要事件、条约的影响
时间
事件或条约
影响
1842年
《南京条约》
“以前是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1895年
《马关条约》
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民族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
1900 年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919 年
巴黎和会
“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
1928年6月
“改订新约”的运动
减少了 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但又很不彻底
1943年1月
中英、中美签订新约
将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之行动与管理权交与中国政府,凡关于上述租界给予英美政府之权利应予终止等
1949年9月
《共同纲领》
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主要内容的两个变化趋势并概述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
2016-11-27更新 | 1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河南中原学术联盟高考仿真模拟(一)文综历史卷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孝通《中国商业史》记载:鸦片战争前,清朝的进口税率为16%,出口税率为4%,比同时期实行自由税率的法国的税率低。清《粤海关志》记载:鸦片战争前,皇帝“子惠黎元”,“以柔远人”,对外国商船,尤其是朝贡商船,不仅废除了前朝的一些税种,而且持着“损之又损”的原则,在常额之外,又有优惠,甚至在一些时期实行贡船免税政策。
材料二 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1858年,《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中国海关由英国人“帮办税务”。……辛亥革命后,列强担心在华利益受损,将海关收入暂时委托由英国人担任的总税务司存入汇丰、德华、道胜三个外国银行保管处理,以此保护“债权国”利益。
——薛平《从“协定关税”到“国定税则”》
材料三 我国2001~2006年进口汽车关税税率的变化

(1)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前清朝海关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海关自主权丧失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经济的消极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我国2001~2006年进口汽车关税税率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趋势形成的国内背景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4)综上,我们应该如何认识海关主权与民族经济发展的关系?
2016-12-13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2016届高三二模联考文综历史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广东人民抵制洋货B.《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C.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2020-11-22更新 | 241次组卷 | 40卷引用:2011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4月调研测试(二模)历史卷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日)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4月17日)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即弹压惩办。

——《辛丑条约》(1901年9月7日)


(1)比较材料一、二所反映条约内容的异同。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列强侵华的进程,并分析其呈现了怎样的趋势?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材料二   但是,正像黑暗过了是光明一样,中国历史发展在谷底时期出现了向上的转机。……从这时候起(注:指1920年前后),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阶级觉醒的步伐明显加快了。在这以前,中国社会也有不自觉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也有改革派的主张和呐喊,但相对于社会的主要发展趋势而言,不占优势;在这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加重的趋势(如日本侵华),但人民的觉醒,革命力量的奋斗,已经可以扭转“沉沦”,中国社会的积极向上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了。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国前期“沉沦”的过程。“过渡期”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上升”做了怎样的准备?
(2)根据材料二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的史实,说明觉醒后的中国人民在扭转“沉沦”方面取得的伟大成果。
8 . 据统计,1846年,从广州出口的丝茶共450万磅,纳税13万两;1847年,出口增至460万磅,纳税为9.5万两。19世纪50年代初,外商向广州出口的货物常常只交纳法定关税的1/2或2/3。这种现象说明
A.广州海关未能有效的行使职权
B.西方对华商品输出呈激增趋势
C.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根深蒂固
D.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扩大侵略
9 . 鸦片战争前,出口茶价很高,茶商将茶叶由江南产区运至广州,路途远费用大。鸦片战争后,徽州绿茶、祁门红茶经水运到上海,不过10天,节省了时间。到1894年出口茶已超过内销茶。这说明
A.传统对外贸易政策开始改变
B.对外贸易重心出现北移趋势
C.上海经济中心地位逐渐确立
D.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增长缓慢
2019-04-22更新 | 176次组卷 | 5卷引用:【市级联考】黑龙江省大庆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尽管茶叶并非工业革命的诱因,但它在英国广受欢迎,成为商人逐利的猎物,“下午茶”更成为一种普遍习俗。茶叶的影响力通过英国在远东的商贸网络迅速扩散,当大英帝国的魔爪伸到包括诸如缅甸、锡兰、东非以及其他适于种茶的地区时,茶叶就变成了英国进行殖民扩张的工具。与东方的贸易成就了英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确立了近两个世纪以来英镑在全球经济中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摘编自萨拉·罗斯《茶叶大盗:改变世界史的中国茶叶》

材料二   中国自16世纪末17世纪初起,就已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全球化的浪潮。鸦片战争后国门洞开,西方对中国茶叶的巨大需求进一步释放,国内茶叶种植面积扩大,产量增加,品种增多,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市场繁荣。但由于没有定价权,茶叶生产的收益远不及中间商赚取的差价。19世纪70年代后,英国转而主要从印度进口茶叶,中国的茶叶外贸呈逐年衰减趋势。

——摘编自仲伟民《茶叶与鸦片:十九世纪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英两国对外茶叶贸易的不同特点,并分析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茶叶贸易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当今我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