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1 .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22-12-26更新 | 603次组卷 | 183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历史试题
2 . 《南京条约》中开放通商的“五口”,是英国人基于“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江浙”等理由选择的结果。这种选择意在
A.打开中国市场B.掠夺中国劳动力
C.向中国大量投资D.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
2022-03-17更新 | 318次组卷 | 63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中美《望厦条约》规定:“嗣后中国民人与合众国民人有争斗、词讼、交涉事件、中国民人由中国地方官捉拿审讯,照中国例治罪;合众国民人由领事等官捉拿审讯,照本国例治罪;但须两得其平,秉公断结,不得各存偏护,致启争端。”上述内容体现了
A.美国攫取领事裁判权的特权B.清政府抛弃闭关锁国政策
C.美国享有了片面最惠国待遇D.近代的租界因此条约形成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还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这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

——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

材料二   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3亿两的赔款。这等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要是伞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现了。但它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

——袁伟时《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

材料三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就不断提出修建铁路的主张。1872年,俄国出兵侵占我国伊犁,李鸿章借机提出“土车为铁路”的主张,指出俄国侵占伊犁,“我军万难远役”,如果不修铁路,新疆等西北边境就无法用兵。而且不仅俄国想侵占西北,英国同样垂涎云南、四川,如果中国自己开采煤矿、修建铁路,则列强将有所收敛,否则中国将面临更加紧迫的局面。

——摘编自雷颐《细说晚清七十年》

材料四   一八七八年,唐廷枢开办开平煤矿时,为了解决运输问题,建议修筑开平至北塘的铁路,由于李鸿章的支持而获批准。旋因守旧派的反对,清政府又收回成命。唐延枢被迫改为开抱运河,由于开把运河失败,再获批准。一八八一年六月,在英人金达指导下,铁路终于通车。但守旧派又群起攻击,清政府逗以“震动皇陵”、“伤害庄稼”为由下令查禁,经李鸿章多方努力,铁路才得以保留。修一条九公里长的铁路,竟然几起几落,中国铁路产生之艰难,实难想象。

——摘编自李开第《论中国近代铁路建设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袁伟时认为甲午战争的结局是“没有赢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3)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概括李鸿章主张修建铁路的理由,说明近代中国铁路修建艰难的原因。
2021-04-17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南京条约》规定: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这反映了
A.五口通商推动了中国社会转型B.天朝上国的思想根深蒂固
C.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D.中西方文明碰撞逐步加深
2021-04-11更新 | 369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要除去中国设在经商道路上的无数障碍。”下列《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哪项内容最能体现英国这一意图
A.割让香港岛B.开放五口通商
C.赔款2100万元D.获领事裁判权
2021-02-01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材料三   “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


(1)材料一、二、三分别出自近代哪些不平等条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的条约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
(3)上述三则材料表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8 . 关税主权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主权,近代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开始于哪一条约的签订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天津条约》D.《辛丑条约》
2021-01-2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以下是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品税率的比较表。表中现象造成的后果是(        

货物
单位1843年税率1858年税率
棉花6.54%5.72%
印花布14.25%4.98%
棉纱6.94%4.86%

A.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经济结构完成转型
C.中国卷入世界市场D.洋务企业受到严重打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