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5 道试题
1 . 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历史主题是
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圆明园的遗址日本军制造的旅顺大屠杀

A.中华民族的屈辱B.中国人民的抗争C.天朝体制的崩溃D.民主革命的实践
2 . 1862年,清政府怵于《中英天津条约》中“嗣后英国文书俱用英字书写……遇有文字难辩之处,总以英文作为正义”等规定,正式创办近代中国第一所外语学堂-京师同文馆,肇始中国官办英(外)语教学。这反映了清政府(     
A.走出传统华夷观的桎梏B.摄于侵略者淫威的退让与无能
C.在被动应变中艰难转型D.依旧对近代国际规则茫然无知
3 . 1858年一名侵华英军的军官写道:“中国官府惧怕我们的武力,并且对他们的正当权利一无所知,惧怕和外国人打交道。外国人变得更加猖獗,可以为所欲为地施展恶行,社会渣滓都被吸引到这个国家。”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有
①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国家主权
②清朝地方政府的官员愚昧无能
③列强在中国攫取了领事裁判权
④沿海地区沦为列强的势力范围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圆明园内正上演着昆曲《惊梦》,歌舞升平……列强入侵的炮声……大清王朝纸醉金迷的沉梦就此被粉碎。

——摘编自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   列强入室……割我宝地,掠我财富。

材料三   中国的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还像一个“大葡萄叶子”,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已经变成了一个上半部分被挖去的残叶,好听些说它像“公鸡”的形状,其实是想掩盖我们的屈辱。


(1)材料一中“入侵的炮声”来自哪次战争?列强发动这场战争的借口是什么?
(2)请结合《南京条约》的相关内容,说明材料二中的“割我宝地,掠我财富”。
(3)根据材料三,说明欲掩盖的屈辱是什么。试举一例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带给中国的屈辱。
5 . “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想象不到这座宫股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使“这座宫殿”惨遭摧毁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21-10-29更新 | 845次组卷 | 19卷引用:新疆伊犁州新源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1857年底,英法联军占领广州,清廷未派援军收复,反而将大批军队集结于南京周围。1858年5月,英法舰队列阵于大沽口外,相对峙的清军约1万人,援军不过6000人。大量军队驻扎于江南、江北大营。清军的军事部署说明
A.对英作战指挥方针失误B.保留了落后的外交观念
C.阶级属性决定战争策略D.与英存在较大军事差距
7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这说明
A.没有近代西方国家的侵略就没有新中国
B.战争改变了远东和世界的格局
C.战争是推进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D.战争促使中华民族反思与前进
2021-10-23更新 | 863次组卷 | 42卷引用:新疆昌吉市教育共同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1840年以前,清政府理藩院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又管理涉外事务;《南京条约》签订后设立“五口通商大臣”;1861年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表明清政府
A.近代主权国家意识开始产生B.彻底摒弃了传统宗藩观念
C.逐渐重视履行国际条约义务D.从华夷之道走向近代外交
9 . 1854年,英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一、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域。二、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的各城以及浙江沿海各大城……三……、实行鸦片贸易合法……据此可知,“修约”要求的实质是
A.占领中国更多的领土B.进--步扩大侵略权益
C.实现鸦片贸易合法化D.获取更多的战争赔款
10 .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侵略军所到之处,人民群众都进行了抵抗。广州城乡内外民众组织团练,用游击战术袭击敌人。天津、烟台乃至北京附近,都有民众自发袭击侵略军。中国民众抵抗侵略的行为
A.有效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B.得到了清政府的认可和全力支持
C.表明当时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D.展示了民众的爱国情怀和斗争精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