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恢复国民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济建设步骤一首先恢复农业及一切可能恢复的工业;其次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以及少数必要的重工业;然后发展重工业;然后倚靠已经建立起来的重工业,进一步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刘少奇《中国共产党今后的历史任务》(1951年7月)

材料二:从历史上看,工业化有两条基本道路:一是以血腥的资本原始积累为起点的西欧道路:二是通过农副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实现高积累的东欧(包括苏联)道路。毛泽东认为,中国的工业化既不能走西欧道路,也不能走东欧道路,而应走一条既不同于西欧又不同于东欧的第三条道路,这就是“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

——摘编自杨耕《东方的崛起: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反思》

材料三:1952年现代工业在我国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 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 35.5%。而苏联在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前的 1928年已分别达到 45:2%和 39.5%。1952年我国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产量,不仅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也落后于 1950年的印度,如钢产量中国为2.37 千克,印度为4千克,美国为 538.3千克,发电量中国为 2.76 度,印度为 10.9 度,美国为 2949 度。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最初选择“第三条道路”的原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工业化的道路上的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03月,中国政务院先后公布《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等系列文件明确:“国家财政统一于中央人民政府”,“除批准征收的地方税收外,所有关税、盐税、货物税、工商税的一切收入,均归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统一调度使用”。

19513月,政务院公布《关于一九五一年度财政收支系统划分的决定》:地方财政收支,“由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就指定的收入及核准的各区预算,划分一部分为大行政区的收支;大行政区根据中央划分之收支,按所属各省(市)具体情况,划分为大行政区级与省(市)的财政收支”。

1954年,中央做了调整:财政支出基本上按照隶属关系,属于中央的企业、事业和行政单位的支出,列入中央预算;属于地方的企业、事业和行政单位的支出,列入地方预算;地方财政的年终结余,由各地在下年度安排使用,不再上缴。

195711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改进财政管理体制的规定》:地方财政收入分为地方固定收入、企业分成收入和调剂分成收入三种;分成的计算方法和分成比例三年不变;地方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收入超过支出,地方可以自行安排使用。

19589月,国务院通过《关于进一步改进财政管理体制和改进银行信贷管理体制的几项规定(草案修改稿)》,决定从1959年起:除少数仍由中央直接管理的企业收入和不便于按地区划分的收入,所有其他各种收入,全部作为地方财政收入。除了保证中央各部门直接办理的支出以外,所有其他各种支出,全部作为地方财政支出。收入大于支出的地方,多余部分上解中央,收入小于支出的地方,不足部分由中央给予补助。地方上年结余和地方自行管理的收支,列入国家预算。

——摘编自刘晓泉、吴森军《新中国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发展轨迹,请对中央关于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调整进行原因分析。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20世纪50年代央地财政关系探索的基本经验。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爆发,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对中国输出的资本和商品相对减少,为中国民族工业让出了部分中国国内市场,也利于中国商品开拓国外市场。19111919年,全国面粉业增至120多家,火柴、造纸等轻工业有显著发展。但好景不长,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欧洲帝国主义国家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就萧条下去。

——摘编自焦雪琴《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之研究》

材料二   旧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解放后,投机资本疯狂操纵黄金、银元,在私营百货公司的带动下,几乎所有私营商店的产品都以银元标价。同时投机资本势力还掀起一股物价飞涨的浪潮,天津、上海带头,华中、西北跟进,波及全国,经济形势十分严峻。

——据程中原、夏杏珍《党史国史上的要人大事》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新中国对“投机资本”采取的反击措施,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024-01-26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史料记载,1912-1919年,全国共设厂472个,资本额高达9478万元,平均每年设厂59个,几年时间民族工业的资本总额就超过过去的50倍。尤其是纺织、面粉等轻工业迅猛发展。1895-1919年,全国共有纱厂18家,平均每年设厂1.1家,一战期间共设厂50家,平均每年5.5个,设厂数量为过去十几年的2.8倍;面粉厂由1911年的2家增加到1915年的46家。

——据杨大金《中国工业志》

材料二   1950年,政务院通过了《私营企业暂行条例》,指出:“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经济政策的规定,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鼓励并扶助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企业。”

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决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摘编自《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对民族工商业政策的调整,并分别说明其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由于长期以来帝国主义的侵略、国民政府的搜刮、连年战争破坏。国内工农业生产下降,交通不畅,物资奇缺,国家财政基础薄弱。在国民党长期通货膨胀政策下培养出的巨额投机资本,利用国家的经济困难,在市场上兴风作浪。从19494月至19502月,全国出现了4次大规模上涨风。

——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收效很好,变化很快。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摘编自1980年5月31日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物价上涨的原因。党和政府为应对物价上涨采取了哪些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担心”和“不必要担心”的内涵。
2024-02-05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建立初期,外国在华资产约12.1亿元,主要为英美所有。朝鲜战争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禁运清单非常详细,除战略物资、军事物资之外,还包括大量的民用物资。到1953年,英国企业资产由6.9亿元减少到3.1亿元,美国企业资产由3.9亿元减少到1600万元。

——摘编自孙健《中国经济通史》

材料二   1979年—2017年,中国累计引进外商直接投资18965.2亿美元,成为世界上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外商投资对中国增加投资、就业、出口、税收以及提高技术和管理等方面起积极作用。但外商投资也带来诸多问题,如对国有资产估价低,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部分企业造成环境污染等。早在1979年,中国就开展涉外经济立法,2002年公布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新目录对外商投资分为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四类,此外还修改、完善一些法律法规,加强监管,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摘编自杨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五十年代英美在华资产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外商投资对中国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外商投资的认识。
2024-01-1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建国初期进出口贸易统计表   

 进口出口
年份总额(美元)物资类型总额(美元)物资类型
19529.53亿生产资料占90%8.45亿农产品和农产品加工品75%、工矿品18%、其他7%
195715.06亿生产资料占80%15.97亿农产品和农产品加工品65%、工矿品28%、其他7%
对象主要是苏联和东欧国家主要是苏联和东欧国家

——摘编自黄晓玲《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材料二   1950年,西德已经超过战前德国的生产水平,而到1958年,它更是成为西欧头号工业国。法国、意大利和其他西欧国家也经历了“经济奇迹”。从1948年到1974年全球衰退开始的二十五年间,西欧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不间断增长。西欧人享受着繁荣和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欧洲人后来把这段时期称为“白银的50年代”和“黄金的60年代”。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建国初对外贸易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繁荣的影响。
2023-08-0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人民政权的巩固:稳定物价
(1)原因:国家财政困难;投机商人的不法行为导致物价上涨,市场混乱。
(2)措施
①采取有力的经济措施和必要的行政、法律等手段,同投机资本进行“____”和“____”。   ②通过____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
(3)结果
①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人民政府赢得全国人民的信任。   ②到____年底,解放前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得到____
2023-10-25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5·纲要上第25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9 . 阅读材料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很弱。民族资本中工业资本只占1/5,在工业资本中主要是轻纺工业和食品工业,缺少重工业的基础。1952年,我国工业已经恢复并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是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现代工业在中国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产量,不但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也落后于1950年的印度。

——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上述模范人物是哪一时期涌现出的?他们身上体现的时代精神是什么?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很弱。民族资本中工业资本只占1/5,在工业资本中主要是轻纺工业和食品工业,缺少重工业的基础。1952年,我国工业已经恢复并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是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现代工业在中国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产量,不但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也落后于1950年的印度。

——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8%。我国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52%,上升40.6个百分点。居民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17年的76.7岁。我国社会大局保持长期稳定,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1218日)


(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2023-01-12更新 | 130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