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五计划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对于生产力的发展,历史研究者力图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以启迪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850-1900年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单位:MTCO2指百万吨二氧化碳)

英国美国法国德国
1850122.719.819.615.2
1870228.798.750.676.7
1890353.3402.197.9208.4
1900420.1663.3129.4327.0

材料三 新中国工业分布变化



(1)从图1到图2,反映中国古代农业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起了什么作用?
(2)据上表概括表中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呈现出的特点。结合所学历史知识,简要说明德国温室气体排放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工业区域分布变化情况?结合所学,分析“一五”计划期间中国工业建设特点的原因。
2021-08-2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想从小农经济做文章,靠在个体经济基础上行小惠,而希望大增产粮食,解决粮食问题。解决国计民生的大计,那真是“难矣哉”。

——毛泽东(1953年)

材料二   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

——《中央关于编制1953年计划及长期计划纲要的指示》

材料三   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1)材料一中毛泽东指出的重大问题是什么?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了哪一措施?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特点,并分析这一特点的成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是世界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其工业化是在已经相当发达的市场经济前提下发展起来的,资源配置主要依靠市场。先是圈地运动,使英国的土地所有权发生了革命性变革,率先在农业上实现了商品化生产,为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国内市场和充足而又康价的劳动力。资本的原始积累和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加上广大世界市场的开辟,为工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直到19世纪70年代,英国发生第二次工业革命之时,轻工业阶段向重工业阶段阶梯化渐进,大大加快了工业化的发展进程。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专利制度保护知识产权的国家,由此催生了大量的技术创新,为工业萌芽提供有利的条件。

——摘编自张丽娜《发达国家工业化道路比较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材料二   随着“一五”计划的展开和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我们党逐渐认识到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应该按比例协调发展。改革开放后,我们党不断创新工业化发展道路,积极把科技创新和工业发展创新相结合,例如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技兴国、科教兴国以及创新型发展战略的提出。在工业发展中,既重视经济效益,同时也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GDP的高速增长。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的工业化主张是符合中国发展实际和中国人民利益的。

——摘编自孙民《中国共产党开创工业化道路百年历程、经验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英国工业化相比,中国工业化建设的有何不同之处。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957年,中央各部直接管理的工业企业,从1953年的2800多个增加到9300多个,中央下达给工业企业的指标有:总产值、主要产品产量、职工总数、工资总额、劳动生产率、利润等12个指标。企业利润和折旧基金全部上缴国家,纳入国家预算,企业全部费用由国家拨款解决。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二   实践表明,市场作用发挥比较充分的地方,经济活力就比较强,发展态势也比较好。我国经济要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加快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继续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我国经济体制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概括这一体制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这一目标的提出对我国经济建设有什么作用?
2020-09-2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B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规划往往影响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态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以一百五十六个建设项目为中心……主要是能源(煤炭、电力、石油)原材料(钢铁、有色金属、基本化学工业)机器制造(重型机床、汽车、飞机、船舶)等空白和薄弱的工业。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19781984年粮食产量统计柱状图(单位:百万吨)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八五”时期(19911995年)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11%左右……对外开放的范围和规模进一步扩大,形成了由沿海到内地、由一般加工工业到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总体开放格局。

——王炳文《新中国十二个五年计划(规划)的历史回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一五”时期的工业化建设对国民经济有何推动作用?
(2)据材料二归纳1978—1984年中国农业经济呈现的态势并指出导致这一态势的政策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八五”时期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4)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经济体制怎样的变化趋势?
2020-12-11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新草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必修)试题
6 .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的发展会对国家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其中的变化又受到了社会发展的推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15年,陈独秀发表《今日之教育方针》。……1919年4月,教育部“教育调查会”拟定了“养成健全人格,发展共和精神”的新教育宗旨。所谓“健全人格”,当具下列条件:(一)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三)强健活泼之体格。(四)优美和乐之感情。……恢复民国初年教育宗旨,提倡民主科学的新教育。

——《中国教育史》

材料三   1947年中国高等院校中政法系科的在校生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24%,到了195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1946年,工科学生仅占在校生总敦的18.9%,1952年达到35.4%,为各科学生之首。调整产生了许多专业工学院,例如四大工学——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擘)、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

   ——陈辉《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以苏联为师”的后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春秋、西汉时期教育发展的特点。
(2)阅读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简要概括这一时期的教育内容与孔子讲学相比有何异同?并分析这一时期实行教育改革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1952年院系调整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1952年院系调整的现实意义。
2020-11-17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代南直隶松江府棉纺织业发达,所需棉花多赖北方通过运河供给;安徽芜湖的浆染很有名,所用的原料则来自福建。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明清时期,“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的生产方式更为普遍。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年份原料手工制品机器产品
189315.681.82.6
191039.841.418.8
192040.139.420.5

——摘编自张东刚《世界经济体制下的民国时期经济》

材料三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八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2)材料二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各类商品出口比重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这些变化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之间的关系。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设想的合理性。
2020-05-19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8 . 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规划往往影响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态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以一百五十六个建设项目为中心……主要是能源(煤炭、电力、石油)、原材料(钢铁、有色金属、基本化学工业)、机器制造(重型机床、汽车、飞机、船舶)等空白和薄弱的工业。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1978~1984年粮食产量统计柱状图(单位:百万吨)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八五”时期(1991~1995年)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11%左右……对外开放的范围和规模进一步扩大,形成了由沿海到内地、由一般加工工业到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总体开放格局。

——王炳文《新中国十二个五年计划(规划)的历史回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一五”时期的工业化建设对国民经济有何推动作用?
(2)据材料二归纳1978—1987年中国农业经济呈现的态势,导致这一态势的政策和科技因素是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八五”时期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4)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经济体制怎样的变化趋势?
2020-07-1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石榴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从古至今,中国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影响国家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现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李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户口册)不造而得其虚实,贫吏不该而好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两税法的特点。说出两税法的实施有何作用。

材料二   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在1912年到1919年8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大于1.3亿元,8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

——摘编自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统计资料选辑》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3)依据上图,说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我国工业结构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   经济特区条例及随后制定的各项具体法规,对到特区投资的外商给予优惠政策。例如在土地使用年限、使用货上给予优惠……外商可以独立经营,可雇用外籍人员;进口所需的生产资料免征进口税;企业所得税率定为15%……简化外籍及港澳人员出入境手续等等。

——萧冬连《国门是如何打开的》

深圳市1985~1992年工业总产值和利用外资额统计表(单位:万元)

年份工业利用外资额工业总产值
1985654926662
198725216558311
1990323062202180
1992440564347007

——江潭瑜主编《深圳改革开放史》


(4)依据材料四,说出经济特区“特”在何处?从深圳的发展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2020-02-21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50-1951年,新中国政府在旧中国工商税种的基础上建起以14种工商税收为主的税收制度。1959年,在国营企业试点税收与利润合并缴纳。到1973年为止,国营企业事实上只征收工商税。此时期,构建出的是一个新的财政类型,可称为“现代家财型财政”(下图)。

1983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试行国营企业“利改税”,即将国营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的制度改为缴纳企业所得税。1987年开始,政府与企业间广泛实行承包制,以企业相对固定的财政上缴(利、税),由此带来现代家财型财政的现实终结,国营企业领导人越来越多地学会像一个企业家那样去利用市场机会,其他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也获得了成长的缝隙和空间。在1994年集中进行的税制改革和2004年后逐渐开展的税制改革基础上,来源于大众财产或收入的规范性税收,真正成为主要财政收入来源。经历如此种种变革后,税收型财政成型,中国成为税收国家。

——摘编自江国华、韩玉亭《中国财政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现代家财型财政制度对新中国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税制变革的特点。
2024-05-1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安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