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五计划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蒸汽汽车诞生时,行驶中喷吐着烟火粉尘,声音很大,常使马匹行人受惊,人称其“魔鬼之车”曾有报纸上刊登漫画,夸大汽车爆炸的惨状。马车铺的老板们唆使儿童向汽车扔石块,在路上撒碎玻璃、铁钉,以妨碍汽车行驶。在马车公司游说下,186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机动车法案》,规定:行驶的机动车,必须有一人挥舞红色旗帜徒步行走在车前做引导,并且车速不能超过每小时4英里。但在法国,汽车得到自由发展。1889-1902年,法国人先后研制了齿轮变速器和差速器、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充气轮胎、箱式变速器、万向节传动轴和齿轮主减速器、后桥半独立悬架等,使汽车的性能得到较大提高。

——摘编自刘世恺、刘宏《汽车百年史话》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高度重视汽车工业。1956年,苏联援建的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1969年,在湖北创建了由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建设、制造设备的第二汽车制造厂,由此奠定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后,中央允许建立汽车合资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中国汽车工业从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10年,我国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品类齐全、配套完整的汽车产业体系,汽车产业已经成了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发展,我国汽车正向智能化、网络化、轻量化和能源多样化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已经基本完备,部分关键技术研发处于全球领跑阶段。

——摘编自徐秉金、欧阳敏《中国汽车史话》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汽车初创时所遇到的问题,概括英法两国不同的解决途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汽车工业的变化。
(3)根据材料,概括影响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024-04-29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下学期4月末质量检测(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百年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的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新编》总论

材料二:随着中国大门被迫打开,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方式使中国人眼界顿开。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了。然而,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发展资本主义走向富强;封建主义也设置重重障碍,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抱着实业救国的信念,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残酷挤压的夹缝中奋力拼搏。辛亥革命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创造出不少令世人瞩目的业绩。

材料三 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的工业总产值(不包括手工业产值,下同)在五年计划的前三年共增加了177亿元,而1956年这一年就增加了139亿元。正是由于这种迅速的发展,1956年的工业总产值达到了586亿元,超过了五年计划所要求的1957年的指标。从主要工业产品看,钢产量前三年共增加了150万吨,而1956年就增加了161万吨。……此外,如电力、煤炭、石油、化学肥料、水泥等重工业产品,1956年的产量比前三年的年产量都有较多的增加。喷气式飞机、载重汽车、大型发电设备和单轴自动车床等重要新产品也都是在这一年制造成功的。

——《1957年政府工作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中华民族为“近代化”进行了哪些努力(重大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进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一化三改造”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2024-01-1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朝鲜战争的爆发和苏联援助的到来,帮助中共高层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上取得了共识。一方面,朝鲜战争改变了斯大林对中共的态度,更愿意慷慨地帮助中国实现自己的工业化计划。另一方面,朝鲜战争使中共领导人对于加强国防力量产生了紧迫感。……工业化从何处起步,是一个“苦苦思索”的问题。各有关部门提出过不同的设想,经过“反复权衡和深入讨论”,最后“大家认为必须从发展原材料、能源、机械制造等重工业入手。”可见,最终确定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在党内高层是经过认真讨论的。

——摘自萧冬连《国步艰难: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改编

(1)请结合材料,从经济建设的角度归纳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对中国所产生的重大意义。
(2)阅读材料概括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呈现的特点,并简析“一五”完成的重要意义。
4 . 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一1954年9月,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要努力学习苏联经验,“准备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会上,周恩来作《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国防”,这是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最初概括。

——摘编自秦宣《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探析》等

材料二1979年3月,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建设“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的重大命题。“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要建设一个“小康之家”。我国的现代化是在“人口多、底子薄”这样一个现实基础上进行的现代化,即我国的现代化是根本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是经济基础薄弱、人口数量庞大、面临着巨大困难和挑战的现代化,因此在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必须实事求是、遵守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同时邓小平反复强调,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坚定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遵守四项基本原则。中国式的现代化不仅着重于现代化的发展程度,还着重于将现代化建设落实于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摘编自刘江岩、刘德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演进探究》

材料三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方面协调发展”。

——摘编自王正坤《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和经验启示》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简析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历史背景。
(2)阅读材料二,归纳邓小平“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的基本观点。
(3)根据上述三则材料,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含义的变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0-1900年的铁路网(单位:千公里)


年份全世界欧洲美洲亚洲非洲
18702101059382
1880372169175165
1890617224331349
19007602844026020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交通史》

材料二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决定通过快速提高修理能力和配件制造能力来加速建设我国的航空工业。从1951年10月开始,在苏联的援助下,我国重点发展了六大修理厂。1956年,试制的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一5”首飞成功。但是,1961年国民经济发展进行调整时,航空科研建设项目未能被列入重点确保范围。1986年,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航空技术也未被列入。/1993年,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这意味着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实现了从政府部门到市场主体的巨大转变。同年,航空工业第一支股票“飞亚达”在深交所上市。1995年,航空高科技的国家战略定位得到了重新确立。2009年,中国商飞公司正式发布首个单通道常规布局的大型客机。2017年,中俄远程宽体客机正式命名为CR929,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开始向商用飞机研制领域中最高难度的宽体客机发起挑战。

——摘编自铎恩《新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后期世界铁路交通发展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90年代前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动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因素。
2022-12-0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大规模的国家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的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为此,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摘编自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与实践》

材料二   下表为1952年和1957年中国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产品

1952年

1957年

增幅(%)

钢(万吨)

135

535

296

煤炭(万吨)

6600

13100

98

棉布(亿米)

38.3

50.5

32

粮食(万吨)

16392

19505

19

材料三   在这岁月更新的时候,回顾过去一年的巨大成就,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越发增强了。……我们的事业永远是前进的。但是,在前进的道路上,有时会遇到某些曲折,这也是很自然的,因为我们所从事的社会主义事业,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项伟大的艰巨的新事业。

——《人民日报》社论(1957年元旦)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前提。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采取的经济发展战略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5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
(3)依据材料三,指出《人民日报》社论体现出的心态。结合1956年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
2022-03-14更新 | 114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在“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下,就要求我们集中力量而不是分散力量去进行基本建设,要求我们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特别是确保那些对国家起决定作用的,能迅速增强国家工业基础与国防力量的主要工程的完成。我们必须在五年内基本上完成鞍钢等大工业基地的建设,并开始新的工业基地的建设,以此来发展我国的五金、燃料、机械、电力工业与国防工业,使1957年的工业生产比1952年提高一倍到二倍半。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标》

材料二   19982000年私营、国有和外资工业企业的工业产值比较表

年份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
数值
(亿元)
比重
(%)
数值
(亿元)
比重
(%)
数值
(亿元)
比重
(%)
199820833.903362162.901775033.21
199932455.623557161.571895432.81
200055207.944055458.322346533.74

——摘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工作重点并分析其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五计划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三类工业企业的产值变化趋势并说明原因。
8 . 中国的现代化经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它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3.4%。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二   1949年以来,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工作,一直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的蓝图指导之下进行的。……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在独辟现代化道路这一点上,与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类似。

——【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材料三   美国罗斯幅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找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1)依据材料一,归纳“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角度,概括指出毛泽东对推进中国现代化蓝图做了哪些有益探索?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的“旧问题”是什么?是如何解决的?
2021-09-17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6.7%,超过了农业总产值而居于主导地位,这是初步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标志。全国工业工程技术人员比1952年增长2倍,同时我国已能设计一些比较大型的技术复杂的工程,从而使我国的工业技术一下子跨越了近半个世纪。机器制造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5.2%提高到9.5%,旧中国重工业极端落后的状态已经开始改变。

——摘编自代红侠徐家林《“一五计划”的实施及其启示》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首先,从根本上改变束缚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并结合一系列改革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的新路子。为了改变企业权力过小、缺乏活力、经营管理不善、不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等弊病,在实行利改税、厂长经理负责制,取消奖金封顶等单项改革的基础上,又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使城市改革由点到面,由单项改革向综合改革逐步展开。在财政方面,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分别实行新的财政体制,并在基本建设方面,扩大了地方审批的权限。同时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进一步发挥经济杠杆在指导国民经济运行中的调节作用,把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同时,沿海开放地带经济的发展,又带动了内地经济的开放和发展。

——摘编自梁秀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上的探索和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五计划”在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面的巨大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上的探索和实践”的具体表现,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10 . 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规划往往影响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态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以一百五十六个建设项目为中心……主要是能源(煤炭、电力、石油)原材料(钢铁、有色金属、基本化学工业)机器制造(重型机床、汽车、飞机、船舶)等空白和薄弱的工业。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19781984年粮食产量统计柱状图(单位:百万吨)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八五”时期(19911995年)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11%左右……对外开放的范围和规模进一步扩大,形成了由沿海到内地、由一般加工工业到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总体开放格局。

——王炳文《新中国十二个五年计划(规划)的历史回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一五”时期的工业化建设对国民经济有何推动作用?
(2)据材料二归纳1978—1984年中国农业经济呈现的态势并指出导致这一态势的政策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八五”时期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4)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经济体制怎样的变化趋势?
2020-12-11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新草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必修)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