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届人大与五四宪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总体上讲,美国本质上是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代表资产阶级的少数人掌权是美国民主制度的根本性质。为了掩盖政权的这一性质,使国家机器能够以大多数人意志的名义有效运转,美国设计了一整套较为系统的政治制度和政治规范。这些制度规范的基本要素如下:在政治体制上采用“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机制;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实行联邦制,联邦和地方各有一套相对独立的权力机构,根据宪法的权力界定各行其是;在政党制度上实行两党制,共和党和民主党轮流执掌政权。在这些正式的制度规范之外,利益集团、大众传媒等政治力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对美国政治施加了巨大的体制外影响,使美国的政治运作过程呈现出十分复杂的特性。联邦宪法草案刚一脱稿就暴露出一个重大的原则问题,这部标榜为民主的宪法竟然没有写入保障人民权利的条款。

——摘编自宗传军《美国民主制度特点新论》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根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争取社会主义前途的社会发展要求,确定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制度。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发展的最初实践是抗日民主根据地建立的“三三制”,1954年,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正式建立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经过反复总结和试验,不断扩大基层民主。

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效地促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政治制度是社会制度中的核心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由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乃至于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势决定和影响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首先来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

——摘编自黄百炼《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巨大成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民主制度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民主制度的内容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主的认识。
2 .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民主因素。民主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关于民主思想的论述,最早见于《吕氏春秋·贵公》:“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人之天下也”。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名论,荀子有“君舟民水”的生动比喻,明末清初诸大儒更为激越地表达了“天下为天下人之天下”理念。先哲们的这些思想,为梁启超等近代民权与民主先驱者们提供了思想资源,“天下为公”观念更成为孙中山终身奉行的理念。

——摘编自胡发贵《天下为天下人之天下:中国古代民主观念的滥觞》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使民主发展的政治制度保障和社会物质基础更加坚实。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本着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精神,共同丰富发展人类政治文明。

——摘编自国务院《中国的民主》白皮书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天下为天下人之天下”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其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以后实现人民民主的制度保障及其实践意义。
2022-01-12更新 | 287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有着绵延五千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近代之后;中华民族逐渐走向了衰落。1840年开始,中国进入了被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这一时期,为了追赶世界现代化的进程,中国人付出很多努力。

——摘编自中宣部《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

材料二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和法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于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劳动组织的建立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人民民主专政的目的是为了保卫全体人民进行和平劳动,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摘编自1957年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在回答现代化问题时明确表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条件,以自力更生为主。”邓小平同志认为:我国要顺利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必须制定和完善社会主义宪法。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等

材料四未来15年的现代化是大变局下充满变数的现代化,我们应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创新积极主动应变,打造高效率的创新生态系统,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对劳动者权益的保障力度,为提高制造业薪酬创造条件;要构建优质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全方位研判对外开放可能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综合运用各种战略工具保证经济资源安全。

——摘编自《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任务、机遇挑战和应对思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个中国近代史实说明中国进入了“被动现代化进程”。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在政治方面的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我国当前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政策重点。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议会起源于中世纪,在大贵族与国王的斗争中不断扩大其职能。都铎王朝时期,形成了“王在议会”的原则,即议会是由国王、上院和下院三部分联合成17世起中朝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以议会为阵地,进行反封建王权争,通过内战确立了自己的治。“光荣革命”后,议会过《权利法策》,确定了近代议会制度的大框架,确立了议会力高于王的原则。1832年议会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权利。此后30多年间,是美国议会制度的“黄金时代”,“议会主权”达到鼎盛。

——编自间照祥《英国政治刺度史》

材料二 近代议会实践活动大事年表

19世纪四五十年代林则徐、魏源等人对西方议会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
19世纪七八十年代郑观应认为,西方“育才于学校,议政于议院”,是其富强的根本。
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从“兴民权”的角度,提出“设议院,立议员”。
20世纪初在资产阶级立宪派推动下,全国掀起了请求速开国会运动。
1909年一1910各省成立了咨议局,全国性的资政院也建立起来。
1912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临时参议院作为立法机关,通过了《临时约法》。
1914袁世凯解散国会,实行专制独载统治。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时,《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但是当时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还不成熟。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中央人民政府于19532月公布了选举法。地方各级人大的逐步召开,选举产生了560余万名基层人大代表,16680名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人大代表以及1226名全国人大代表。19549月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议会制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叙述议会制在近代中国的实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它或者将全部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全部交成另一种东西。

——选自林肯《家庭纠纷》

材料二 所有敬仰孙中山先生的中华儿女,包括大陆同胞、港澳同胞、台湾同胞等,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把握历史机遇,担当历史责任,把孙中山先生等一切革命先辈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上的讲话

材料三 ……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矣批准后变通执行。……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材料一反映了林肯的什么主张?为了取得南北战争的胜利,他颁布了哪部文献扭转战局?
(2)孙中山先生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中,推翻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是哪次革命?此次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材料二中,我国为推进国家统一,在港澳台问题上提出的伟大构想是什么?
(4)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哪一项基本国策?它最早依据哪一法律文献成为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而确定下来?
(5)请你谈一谈对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雅典公民大会通常在普尼克斯会场举行,据研究通常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大约在600至8000人之间,而古典时代雅典成年男性的总人数大约在25000至40000人之间,一个公民一生中担任五百人议事会成员最多不超过2次。雅典民主由于常常诉诸全国性的表决和集合,其经济成本、社会成本和政治成本都很高,尤其是容易造成社会的过度政治化,政治压倒一切。

——摘编自黄洋《古代与现代的民主政治》

材料二:美国民主可能已经到了重蹈雅典民主覆灭命运的“临界点”,三权分立制度下权力互相牵制形成了僵局,整个国家得不到亟须的良好治理。美国社会的不平等与政府的不作为密切相关。民主越来越变成了一种“游戏民主”,如在权力和金钱控制的美国社会中,选举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早已失去了理论上的民主涵义,异化成了各政党、族裔、社会阶层、利益集团之间权力较量和利益博弈的政治工具。政客选举时能吹得天花乱坠,一旦选举结束后却可以自行其是,并不承担具体的社会责任义务。

——摘编自张维为《西方民主模式出了什么问题》

材料三:新中国建立后,党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前提下,总结自身积累的政治经验,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摘编自何家弘《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历程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国民主模式存在的弊病。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三大制度是哪些?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史三对

甲申对1944年3月,郭沫若撰写的阐释明朝和大顺政权灭亡教训的文章《甲申三百年祭》发表。毛泽东看后表示赞赏,告诫全党同志要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同年11月,毛泽东致信郭沫若,“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你看到了什么错误缺点,希望随时示知。”
窑洞对1945年7月,黄炎培来到延安有感而发,希望中国共产党找出一条新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说:“我们已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赶考对1949年3月,中共中央前往北平时,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道:“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摘编自《遍数风流还看今朝(百年大党面对面12)》

材料二   百年党史,如何建设好我们的党,是命根子。毛泽东一生都心系党的建设这个命根子。从抗战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他关于党的命运的三次“对谈”,集中地说明了这一点。

——摘编自石仲泉《毛泽东关于党的命运的三次“对谈”及其时代意义》

材料三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不容易。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

——据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2018年1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窑洞对”的背景,并说明新中国成立前后对“窑洞对”的实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党史三对”间的关系。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百年大党重温“党史三对”的原因及时代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在微观性构成的内部载体上,“光荣革命”以立法的形式否定了君主主权,确立了议会主权。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任财政大臣,经常主持内阁会议,成为实际上的首相,剥夺了国王唯一尚存的行政权。19世纪的英国政坛主要由保守党和自由党把持,轮流执政。政治体制的产生发展和变革,背后有独特的政治文化,纵观两千多年的历史,英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存在,俨然演化成为了一种国家理念的存在,与其民族、传统和思想浑然一体。英国独特的地理环境,使该国居民形成了审慎、害怕变革、崇尚改良的岛国心态,塑造了人们安于现状、乐于遵循、服从约定俗成的习惯法和规定的生活态度。在英国,社会各阶级价值取向都向上流社会看齐,并逐渐养成绅士风度的国民性格。

——摘编自王哲媛《影响英国政治制度的政治文化因素概述》

材料二   完成民族国家构建然后开始民主化的进程,反映了政治发展的一般逻辑,西方早发现代化国家历史上就是这样走过来的。新中国的成立,让传统的中国拥有一个强大的现代政党体系,中国共产党超强的领导与执政、动员与整合能力,是我国现代化和民主化得以稳步推进的前提保障。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内的制度体系。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莫里斯·梅斯纳说:中国共产主义革命的胜利解决了过去日趋严重的、长达一世纪之久的混乱。被称为“一盘散沙”的中国,正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民族意识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则断言:中国模式,将以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影响整个世界。

——摘编自胡伟《新中国的政治发展:成就、途径和道路》

(1)根据材料一,归纳英国政治制度的架构,并说明影响英国政治体制的文化内核。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英国政治制度相比,新中国在制度体系上的主要区别,并分析其原因,简述“中国模式”民主政治的现实意义。
2022-05-09更新 | 208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2023届高三8月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乡村社会的管理主要依托乡里组织展开和进行。由一群少拿或不拿官俸的乡里民众来担任各种职务。乡里组织作为法定基层组织,拥有国家赋予的控制基层社会的权力,与世世代代聚族而居的血缘群体不同,乡里组织是政府强制在基层社会推行的,以地缘为特征构建的法定行政区划,是官府控制地方的重要工具。以相近地域和血缘结合起来的宗族组织及宗族制度占有显著地位,它们交织缠绕、影响以至操纵乡里组织。在中国古代基层社会有一个独特的群体——“士绅阶层”,成为基层社会的治理力量,士绅阶层包括士族和乡绅。他们拥有柔性权力与威望,依靠这种影响力而成为治理者,治理着当地的社会。而治理中所依据的礼法,除了国家制定的明文律法和制度之外,士绅们可以结合当时当地的历史文化,习俗传统及现实需要,制定相应的家训族法和乡规民约。

——摘编自薛凤伟《中国古代基层社会治理思想、策略及目标探析》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中国逐渐形成了域乡分立的两种基层治理体制。全国绝大多数城市都建立了居民委员会,建构了以居委会为基础的“街道—居委会”城市基层组织和治理制度。在农村,逐渐建立了“政经合一”的人民公社制度。每一个农民都被纳入公社组织和体制之中。20世纪80年代初,广西宜山、罗城等地的村民群众自主探索,率先创造了村民自治制度,国家在城市普遍推行居民自治。进入21世纪以来党和国家更加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城乡融合发展,在基层治理制度建设中积极推动城乡基层基本治理制度的一体化。同时开展了城中村改造、特色小镇建设、田园综合体建设等一系列新型城镇化行动,进而生成了城中村、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不同于传统城乡社会的特殊社会样态。

——卢福营,沈费伟《中国基层治理的空间格局:历史演变与影响维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基层社会治理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基层管理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功能定位很明确,就是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责的国家权力机构。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充分行使了立法权、选举权(选举中央委员会)、提出决议权以及审议权,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在团结各族人民和巩固政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政协代行国家权力机构的使命结束,人民政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向统一战线组织的实际归位。

——摘编自胡筱秀《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人民政协制度功能变迁考察》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协制度的恢复与发展,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利用这个平台平等互动合作治理国家和处理社会重大事务。民主党派不仅承担着就国家事务管理进行协商、讨论的职能,还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承担提出提案、作出决议与讨论政策,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等职能。“在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发扬民主,广开言路,鼓励和支持民主党派与无党派人士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各项工作提出意见、批评、建议,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并又勇于坚持正确的意见。”40余年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发挥“智力集团”的优势,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摘编自施雪华、崔恒《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功能重心的调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协从“代行国家权力机构”回归到“统一战线组织”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的主要职能和历史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