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届人大与五四宪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非常重视民族问题。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国情,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有机结合、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有机结合、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有机结合的产物。实践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摘编自百度文库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71日)

(1)根据材料一、归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并简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现实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取得了哪些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试举两例说明。
2023-12-2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帝国的政治系统则继承中国已发展甚久的一套制度,皇帝承受天命治理天下,由一个文官体系辅佐。这一文官为主的行政组织,在中央实行决策、执行与考核监察的三权分立,执行业务则分属六部掌握。不久后,“盖以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论,纷纭不决,故使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

——摘编自《文献通考》、许倬云《万古江河》

材料二   中国政府自上而下的指令与中国人民自下而上的参与正在形成一种新的政治模式,我们称之为“纵向民主”。在这个纵向民主的社会里,人民群众自下而上地进行参政议政。……如果中国建立的是西方式的“横向民主”体系,大量精力会被浪费在竞选的争斗之上,大批候选人会提出无数个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这容易导致混乱,是珍视和谐与秩序的中国人不愿看到的。因此,中国没有以民主改革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分裂局面,而是在一党执政体制内进行了调整,通过倾听自下而上的声音并且保持高层的决策权。

——【美】约翰·奈斯比特《中国大趋势》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为“皇帝承受天命治理天下”提供理论保障的儒学思想家?唐朝的这一套文官体系在决策方式上有何特点?政事堂的设立有何作用?
(2)近代中国曾尝试过哪些“横向民主”制度?新中国的“纵向民主”里,人民自下而上参政议政的制度保证有哪些?
2021-12-31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创新致远协作体2022届高三12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清政府日益受到社会激愤情绪和革命浪潮的冲击,进行了预备立宪,贵政院是其重要内容,也是立宪派活动的重要基地。资政院议员包括钦选与民选议员各百人。所谓钦选,或由互选,或由保送,奏请简命,并非绝对钦定。所谓民选,是由各省咨议员互选,最后由督抚核定,故亦非纯粹民选。在上述原则下,清政府颁布的钦选议员,“半皆统绔,一事不知”或“反对立宪之代表”。至于民选议员,大多是有功名的官绅,同时又规定资政院无议决宪法之权,资政院议决事件,领会同军机大臣奏请裁夺。

——摘编自杜耀云《略论清末资政院的性质和作用》

材料二   1954年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全国人大代表受原选举单位的监督,原选举单位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随时撤换本单位选出的代表。国家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国务院总理等,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或通过投票决定。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等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摘编自万其刚《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设置资政院的原因,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和资政院的不同。
4 . 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新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重大事件(部分)

时间事件结果
192781南昌起义占领南昌,后撤出,南下广州
192787八七会议确定实行A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19279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受挫,向山区进军
192710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B”的星星之火
192912古田会议确立了人民军队建立的基本原则,强调了中国共产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权

——据《中外历史纲要(上)》整理

材料二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包括了我国所有的民主阶级和民主党派的代表人物,包括了工农业劳动模范,军队的英雄人物,著名的文学、艺术、科学、教育工作者,工商界、宗教界的代表人物。其中有177名少数民族的代表,147名妇女代表。他们从车床边来,从田地里来,从矿井来,从海岸的防哨来……同他们所爱戴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们一起,商议国家的大事。

——摘编自《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盛况实录》

材料三   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请完成表格中A和B处的空缺部分。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道路的创新之处。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建设的一大创举,根据材料二,概括参加一届全国人大的代表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这次会议的召开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意义。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概述20世纪80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基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发展对外关系方面的实践探索。②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政治风云变幻。概述中国共产党人在20世纪最后十年中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成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一部中国史,是一部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我们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河西走廊从先秦至西汉前叶,一直属于汉文明尚未到达的地域。汉武帝时,汉军从那里逐走匈奴,于其地建置酒泉、武威郡,嗣后又从中分置敦煌、张掖二郡。四郡范围内的大多数地名,都极有可能是用汉字音写的当地原有称谓。

——姚大力《河西走廊的几个古地名》

材料二   元朝为了有效管理边疆事务,在中央设        ,负责掌管全国的佛教事务并统辖吐蕃地区,在吐蕃地区分设朵思麻宣慰司、朵甘思宣慰司、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宣慰司等机构进行具体治理……清朝政府在中央设立        ,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在地方,采用适合当地民族社会的统治体制,如西藏以达赖和驻藏大臣协同管理噶厦政府制,西南地区改土归流酌情保留土司制,台湾为隶属福建的府州县制等等。

——摘编自马大正等人关于边疆政策的论述

材料三   应该说,“五个认同”一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有着深刻而牢固的历史基础,因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华各民族在共同缔造多民族国家中国并彻底摆脱被殖民的命运过程中得以形成的,存在一个“自在”到“自觉”的过程。

——孙懿《“五个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西汉政府巩固北部边疆的措施。从历史作用的角度,用一句话概括长城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写出划线部分的机构名称,概括古代中国边疆治理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选择阐述:①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指出抗日战争中中共敌后战场在进入相持阶段后的地位和典型战役,从方针、政策、路线角度简述1937年后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表现。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概述“中国特色”在民主政治建设模式和经济发展模式的体现。
2021-05-08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十月革命前,列宁以建立巴黎公社类型的人民自治、直接民主的国家形式为最终目的。十月革命胜利后,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设计上列宁吸收马克思和恩格斯民主制的思想,考虑到苏维埃俄国历史传统,最终构建了新型的民主制度即苏维埃制度。考虑到苏俄的民族成分和地理分布情况,又确立了联邦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和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形式作为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基本原则。国内战争爆发以后,列宁试图构建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表示:“当前极重要的任务是规定党的机关和苏维埃机关之间的正确分工,明确地划清两者在权利和职责方面的界限”。

——摘编自周强《列宁对社会主义制度构建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

材料二   人民代表会议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便已酝酿成型,如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市民临时政府,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民主政权,抗日战争时期的“三三制”政权。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国内条件限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伴随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不断推进,经过三年过渡时期的励精图治,新中国各领域已步入正轨,广大人民群众经过民主建政、群众运动、政治参与的训练,政治觉悟、民主意识得到了明显的提升,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应运而生。

——摘编自赫一峰《统一战线与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构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主要依据,并说明其理论思考不断调整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有利条件,并综合上述材料简析中苏探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启示。
2021-07-07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011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做出了关于加强人民司法工作的指示,明确指出采取必要的办法使人民司法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有系统地逐步地建立和健全起来。遵照这一指示,各地加强了人民司法工作建设,划清了新旧法律的原则界限,明确了人民司法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镇压反动派、保护人民。为加强人民司法工作,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坚强干部作为骨干,并教育他们重视司法工作,帮助他们提高政策水平。此外,司法工作也有强大的物质基础,司法经费由国库开支;所有司法罚款、没收财产等收入均统一缴归国库,从而保证了司法工作的正常进行。新中国的司法建设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发挥了重大作用。

——摘编自李秀忠《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法制建设的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司法建设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加强司法建设的原因。
2021-07-11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议会起源于中世纪,在大贵族与国王的斗争中不断扩大其职能。都铎王朝时期,形成了“王在议会”的原则,即议会是由国王、上院和下院三部分联合成17世起中朝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以议会为阵地,进行反封建王权争,通过内战确立了自己的治。“光荣革命”后,议会过《权利法策》,确定了近代议会制度的大框架,确立了议会力高于王的原则。1832年议会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权利。此后30多年间,是美国议会制度的“黄金时代”,“议会主权”达到鼎盛。

——编自间照祥《英国政治刺度史》

材料二 近代议会实践活动大事年表

19世纪四五十年代林则徐、魏源等人对西方议会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
19世纪七八十年代郑观应认为,西方“育才于学校,议政于议院”,是其富强的根本。
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从“兴民权”的角度,提出“设议院,立议员”。
20世纪初在资产阶级立宪派推动下,全国掀起了请求速开国会运动。
1909年一1910各省成立了咨议局,全国性的资政院也建立起来。
1912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临时参议院作为立法机关,通过了《临时约法》。
1914袁世凯解散国会,实行专制独载统治。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时,《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但是当时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还不成熟。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中央人民政府于19532月公布了选举法。地方各级人大的逐步召开,选举产生了560余万名基层人大代表,16680名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人大代表以及1226名全国人大代表。19549月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议会制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叙述议会制在近代中国的实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